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分子标记定位和标记辅助选择

来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yizh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白叶枯病是世界水稻生产中最为严重的病害之一,常导致严重的产量损失.发掘利用新的稻白叶枯病抗性新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的最经济有效的手段.章琦等从中国普通野生稻中发掘的Xa23基因,具有抗谱广、抗性强、全生育期抗病等优异性,应用前景十分广阔.该研究利用Xa23的近等基因系CBB23及其感病轮回亲本JG30构建的包含2562个单株的F<,2>作图群体,采用RAPD及AFLP等技术定位Xa23基因并初步分析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的效率.通过筛选1200个RAPD引物,获得2个与Xa23基因连锁的RAPD标记RpdH5和RpdS1184,通过分析571个感病单株,测算到它们与Xa23之间的遗传图距分别为7.0cM和7.6cM.利用Xa23位点附近的ESTs序列设计4对引物,从中筛选到一个与Xa23紧密连锁的EST标记CP02662,与Xa23的遗传距离为2.0cM.使用RpdS1184、RM206和RpdH5三个标记,检测了丰富23(丰富占/CBB23)、绿油23(绿油占/CBB23)两个实际育种F<,2>群体,结合抗病性人工接种鉴定,检验分子标记用于辅助选择(MAS)的效率.
其他文献
A novel Young’s modulus measurement scheme based on fiber Bragg gratings (FBG) is proposed and demonstrated experimentally.In our method,a universal formula re
为探究黄淮海区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制农田蒸散规律及调控效应,以冬小麦矮抗58和夏玉米郑单958为供试材料,通过防雨棚测坑试验(主区为秸秆覆盖处理(秸秆全量覆盖和秸秆不覆盖),副区为水分处理(冬小麦控水下限分别为田间持水量的40%,50%,60%,70%;夏玉米控水下限为田间持水量的50%,60%,70%,80%),分别用W1、W2、W3、W4表示)结合大型称重式蒸渗仪研究了秸秆覆盖对不同水分条件下冬
胡麻是一种主要的油料作物,但胡麻田的化学除草技术远未配套。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就绿磺隆、2 甲4 氯钠盐、乙草胺、氟乐灵、速收、收乐通、高效盖草能等七种除草
A high-sensitivity all-fiber temperature sensor based on a Sagnac interferometer is demonstrated by splicing a section of polarization maintaining fiber (PMF) b
We demonstrate a high power linearly polarized Raman fiber laser (RFL) pumped by an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E) source.Temporal-stable operation of RFL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sensor based on the blue phosphorene/MoS2 hetero-structure is presented to enhance the performance parameters,i.e.,sensitivity,d
褐飞虱严重地影响了水稻种植,对每年的水稻生产造成极其巨大的经济损失。选育和利用抗褐飞虱水稻品种是防治该害虫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为了明确水稻种质资源材料的褐飞虱抗性
日常饮食中锌、铁等必须微量营养元素长期缺乏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通过生物强化途径提高主要粮食作物可食部分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进而改善人体对其日常摄入量,是解决全球性隐性饥饿的有效途径。因此,开展富锌、铁等微量元素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析作物子粒锌、铁含量的遗传机制,本研究首先对三种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及小麦中现已公布的子粒锌、铁含量相关QTL进行了Meta分析,以对现有数据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