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多天线阵列大坝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系统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pei00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GPS多天线阵列大坝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系统”是2003年10月云南漫湾电力实业开发有限公司、昆明西普瑞格科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三方申报省院省校科技合作项目,获得了云南省科技厅省院省校科技合作处的批准。课题组以漫弯水电站为实验基地,历经两年,成功开发研制了一整套水电站大坝变形分析与灾害预报系统。本项目主要是针对国内大中小型水电站大坝变形监测和变形分析预报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共分四章,第一章,绪论,概述了本系统研制范围,目的,方法,原理等。第二章,介绍了本项目主要相关知识GPS的原理及应用。第三章,本论文的重点,详细阐述了GPS多天线阵列大坝变形监测与灾害预报系统的组成,研制的内容,方法,原理。第四章,结论。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大坝形变数据采集系统和大坝变形数据处理及灾害预报系统两大部分。 系统包括了大坝监测的所有项目(如渗流、沉降、水平位移、孔隙水压力、土压力、裂缝、混凝土及钢筋应力应变、温度、扬压力、水文气象、波浪、巡视检测、边坡稳定分析等)的资料录入、计算、查询、报表打印、统计、图形绘制、分析以及对大坝变形数据进行处理、预报灾害。 系统功能强大、全面,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使用方便。能对观测结果进行实时分析,明显提高水库大坝安全监测水平、降低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的成本、预防重大灾害的发生有重大意义,是水库信息化管理的核心之一,具有创新性、独特性、新颖性等特点,在国内技术领先。 大坝形变数据采集系统。这部分以硬件为主,针对大坝的特点研究大坝变形监测数据采集的方式、实现大坝变形的遥测、遥控和实时数据传输的理论与方法,从而实现全天候稳定可靠的数据采集。重点研究全自动数据采集的布网方案、作业方案以及数据传输方案;研究GPS多天线阵列技术在大坝变形监测中的应用标准以及多传感器技术集成等问题。完成一套完整的、稳定可靠的多传感器协同作业的大坝变形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以有线和无线结合的方式进行数据传输,实时地将数据发回到控制中心的大坝变形数据库中,以备大坝变形数据处理及灾害预报使用。 大坝变形数据处理及灾害预报系统。这部分以软件为主,研制一套针对多种手段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综合处理和灾害预报的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首先将
其他文献
随着钻井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钻井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型薄壁箱体类零件作为钻机重要部件,其加工质量影响整个钻机产品的性能。但是现有的加工设备和技术无法保证大型薄壁箱体
中新生代的济阳坳陷是在华北古生代地台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其中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层序内发育大量暗色泥页岩和灰岩,它们的有机质含量、性质和演化尚不清楚,它们的生烃潜力有多
甘孜-理塘结合带是中国大陆地壳中三江特提斯造山带与松潘-甘孜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川西义敦古岛弧与扬子地块碰撞的缝合线,代表着在晚二叠世-早三叠世打开,于晚三叠世末
1 新冠肺炎患者呼吸康复治疗rn呼吸康复治疗是由一系列科学有效的健康促进方法组成,首先是要通过规范的肺功能或者全身功能的康复评估以后才能开展,所以很强调个性化方案?它
  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是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必需的基础工程地质资料信息和设计依据。随着GIS技术的迅速发展,将在勘察中所获得的工程地质资料成果进行信息化的管理已成为趋
明确了鄂尔多斯西缘构造带南北两分的构造特征以及该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各自的形成机制;该构造带南北两部分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形成机制与过程。北段的形成来自于阿拉善地块与鄂
本研究项目利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x-衍射分析、岩石化学分析、包裹体温度测定、毛管压力测定、晶格位错分析、古地磁测定等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对辽河断陷大
目前国外制造行业当中三维CAD软件的应用已经非常普及,但是在国内大多数的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二维CAD方法设计刀具,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设计修改图纸,存在重复工作、效率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