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十月革命的轰轰炮声,马克思主义犹如汹涌的大潮迅速在中华大地上蔓延开来。中国早期的共产主义者视之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强大思想武器,并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宣传,终于使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成为中国社会思潮主流,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这一过程中,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李汉俊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汉俊少年时东渡扶桑。留日时,受日本的社会主义思潮熏陶,加之为危机四伏的祖国所忧虑,李汉俊初步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回国后,他进一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尝试着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世界革命和中国革命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符合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崭新结论,开始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伟大转变。 李汉俊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之后,积极团结周围的先进分子,从事翻译和撰写文章的工作,努力在人民群众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与基尔特社会主义思潮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他先后在《星期评论》、上海《民国日报》、《新青年》、《建设》、《劳动界》、《共产党》等报刊上发表近百篇译文和文章,成为我国马克思主义的启蒙者之一。李汉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有六个方面:唯物史观原理、剩余价值学说、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的巨浪,就是在李汉俊和李大钊、陈独秀、李达等早期共产主义者的共同推动下,在中国大地上,形成一股不可遏止的潮流。 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同时,力求采取多种渠道、多种形式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他努力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并具体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开始把眼光投到中国革命的特殊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上来。 不可否认,李汉俊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主要是理论准备不足,并由此而导致了在革命实践中犯了些错误。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李汉俊身上的弱点,更应该从他的光辉业绩中得到一些教育和启示。那就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