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指期货是金融衍生品,它的产生是为了实现套期保值。我国在2010年4月16日推出了自己的股指期货: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2015年4月16日,在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整整五年后,中金所又推出了上证50指数期货和中证500指数期货,将大盘股和中小盘股纳入期货范围,进一步丰富股指期货品种。2014年7月A股市场开始出现反弹,经过将近一年的快速上涨行情后,上证指数冲到5000多点,深证成指冲到18000多点,从2015年6月中旬开始,短短二十天的时间,上证指数跌幅高达30%,深证成指跌幅高达45%,两市个股普遍跌幅50%以上,这是我国资本市场运行20多年来从未有过的股灾,很多人将股灾源头指向了股指期货,期现两个市场千丝万缕的关系再一次成了万众瞩目的焦点。本文是旨在利用计量模型和实例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股指期货对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影响。本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内容与方法,给出本文的可能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是股指期货及波动性相关理论。股指期货市场是我国的一个新兴市场,本章首先介绍了股指期货的基本知识,然后介绍了我国股指期货市场的产生和发展,最后介绍了刻画波动性的指标、理论以及常见模型,并给出本文的实证模型框架。第四部分是沪深300指数期货影响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实证分析。这涉及到大量的技术处理细节。沪深300指数和指数期货均选取日收益率序列,其中使用主力合约法处理股指期货合约在时间上的不连续性。本章从图形上直观刻画了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序列的波动性特征,发现其具有波动聚集性。为了研究的严谨性,随后进行了一系列分析。首先,针对沪深300指数进行市场有效性检验。然后,在完成时间序列的单位根检验,并消除序列线性相关性。最后,利用ARCH族模型完成实证分析。第五部分是股指期货影响本轮市场下跌的实例分析。这一部分首先从计量模型角度对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中证500指数期货进行了样本分析,然后以案例分析的形式介绍了股指期货跟现货市场的互动关系,监管部门的一系列限制以及市场反应等内容,并分析了影响市场下跌的其它可能性。第六部分是结论及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股指期货推出1年、3年、5年以来,其对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是一致的,确实降低了现货市场波动性,但影响很小。股指期货的推出使得消息对市场波动具有杠杆效应,坏消息对市场波动的影响比好消息更大。虽然在此次股灾中,沪深300指数期货、上证50指数期货、中证500指数期货提供了做空机制,但并不是引起此轮股灾的根本原因,从长期来看,仍应发展股指期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