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阿帕替尼联合TACE与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血清VEGF表达、AFP、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探讨不同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于2016年09月-2018年09月收治的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的原发性肝癌患者45例,且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将入组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A、B两组,A组采用阿帕替尼联合TACE治疗(n=22);B组采用TACE治疗(n=23)。检测患者TACE治疗前1天、治疗后3天、1周、4周血清VEGF表达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复查AFP、增强CT/MRI,观察相关不良反应,分析两组患者血清VEGF表达、AFP水平、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治疗前1天两组VEGF表达无差异(P>0.05);治疗后3天两组VEGF表达均升高,无差异(P>0.05);治疗后1周两组VEGF表达均下降,且A组明显低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4周,两组血清VEGF表达再次升高,但未超过TACE治疗前1天,B组升高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2)两组患者治疗前AFP均较高,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AFP均降低,A组下降程度明显优于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A组治疗后3个月OR13例(59.09%)、DCR19例(86.36%)、6个月OR10例(45.45%),B组治疗后3个月OR9例(39.13%)、DCR19例(82.61%)、6个月OR6例(26.08%),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治疗后6个月DCR18例(81.82%)、B组DCR12例(52.17%),有统计学差异(P<0.05);(4)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等TACE相关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有不同程度的皮疹、手足综合征、高血压等不良反应,两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为1-2级反应,经休息或对症处理后可缓解,余阿帕替尼相关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未出现4级不良反应。结论:阿帕替尼在肝癌治疗中与TACE具有协同作用,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组会增强其治疗效果,抑制VEGF表达,降低其肿瘤标志物,提高肿瘤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不影响生活质量及进一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