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油田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后,随着精细地质开发的不断深入,储层精细建模、油田各类挖潜及开发方案的编制等都需要精细、精确、完善的储层参数。但不同时期的井网,由于地球物理测井系列的差异,研究方法及手段的不同,以及孔隙度、渗透率的解释方法、解释对象不同,造成各套井网间的储层解释参数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套井网储层参数的差异和缺失,严重地影响了精细地质描述的深入,满足不了油田开发调整的需要,因此要研究一套储层参数精细的、完善的解释方法,为油田开发后期储层建模、数值模拟、剩余油的分析,以及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等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这对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油田开发早期测井系列与目前不同,没有现在的新的高分辨率测井项目,根据当时的解释需要,对于小于0.5米的地层没有解释,也不进行储层划分。0.5米以上的表内储层的渗透率也是进行的半定量解释,小于1毫达西的储层渗透率都没有定量解释。目前采油厂要用当时的测井资料重新精细解释,不但要重新分层,还要精细的解释出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参数,我们针对用户的这样的要求开展了本项工作。内容有两项,一是对基础井网系列和新系列的测井曲线进行校正、划分厚度、分层取值;二是用泥质砂岩有效介质通用电阻率模型对处理后的基础井网和新系列的测井曲线求取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为采油厂区域地质建模提供准确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