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在我国广泛分布,骚扰性强,是我国斑氏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携带有基孔肯雅病毒、乙脑病毒,是我国蚊虫控制的主要靶标之一。化学杀虫剂是蚊虫综合治理主要控制措施之一,随着杀虫剂的长期和大量使用,蚊虫对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本研究旨在实验室研究和资料比对的基础上建立敏感基线;在广泛收集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资料基础上,建立数据库;根据基线确定抗药性倍数,分析其抗性时空分布规律,为该蚊虫的抗性治理和综合治理提供指导。本课题对实验室抗药性反选育的淡色库蚊敏感品系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敏感性进行测定,并与历史资料对比,建立敏感基线。同时通过已发表文献、全国病媒生物抗性监测系统、本实验室数据收集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抗性数据,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最多的溴氰菊酯、敌敌畏两种杀虫剂进行抗性分级,绘制专题地图,分析时空分布特点。结果如下:1、经过反选育后的淡色库蚊BJS种群,与历史资料相比,是一个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敏感性极高的种群。2、淡色库蚊幼虫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生测的敏感基线LC5o值分别确定为0.000034、0.000606、0.00013mg/L;3、成蚊代谢酶活性的敏感基线:GST:10.01 nmol/(min· mg pr)、NSE:48.36 nmolα-乙酸萘酚(min·mg pr)MFO:2.38 nmol cyt c/mg pr.4、目前我国所测定的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野外种群基本都对溴氰菊酯、DDVP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且近30年对溴氰菊酯的抗性呈上升趋势。5、我国淡色库蚊/致倦库蚊野外种群对溴氰菊酯、DDVP的抗性呈区域特异性。表现为同地区不同地理种群幼虫对同种杀虫剂的敏感性情况不完全一致,不同地区对同种杀虫剂抗性的变化趋势也不完全相同。应结合当地的抗性历史和现况进行个性化抗性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