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调查,造成重大煤矿安全事故的原因中,直接由人因所引起的比重高达97.67%,而在这些事故中,由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所引发的安全事故则超过85%,这充分说明煤矿员工的不安全行为是煤矿企业健康发展的绊脚石,也说明煤矿企业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的管理任重道远。目前关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比较多,但是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对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进行划分,进而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相关研究,因此,这一领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行为学、安全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对不安全行为按照煤矿员工产生行为时是否具有主观意愿进行分类,即不具有主观意愿的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和具有主观意愿的意向性不安全行为。结合各类不安全行为自身特点,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再提出相应的不安全行为管理策略。对于不具有主观意愿的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本文首先通过文献法,对2007-2016近十年间的关于煤矿员工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结合课题研究小组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安全生产情况的观察、记录,从个体特征、机器设备、组织环境、作业环境构四大方面构建煤矿员工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其次,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计算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各指标与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之间的灰色关联度。最后,通过对计算所得到的各灰色关联度进行排序,以实现对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优先度的分析。对于具有主观意愿的意向性不安全行为,本文首先以计划行为理论为基础,指出不安全行为意向是引发煤矿员工意向性不安全行为产生的原因,并结合煤矿员工实际作业情况,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对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构建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与意向性不安全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图。其次,结合系统动力学原理,构建包含状态变量、速率变量、辅助变量及常量在内的煤矿员工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系统动力学流图模型。同时依据课题研究小组对潞安集团王庄煤矿安全生产的观察、记录数据,结合煤矿安全管理实际情况及模型中各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建立仿真方程。最后,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三方面设计三个模拟运行方案,对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进行仿真模拟,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以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及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基础,分别针对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和意向性不安全行为提出管理策略。其中,非意向性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策略主要从个体特征管理、机器设备管理、组织环境管理、作业环境管理四方面提出;意向性不安全行为的管理策略主要从行为态度管理、主观规范管理、知觉行为控制管理三方面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