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资源评价中的统计建模

来源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_ying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油气资源评价中统计建模方法,在累计探井进尺与累计储量发现之间的关系模型建立方面:不同勘探类型地质单元所适用的模型有差别,龚帕兹模型的储量增长是经历从初期的缓慢增长到勘探中期的高速增长,直到勘探后期的逐渐递减这样一个发展演化过程。这样一种模型较适合于诸如大民屯凹陷这样油气藏类型较多、地质情况相对复杂的地质单元,指数模型的储量增长经历初期的高速增长后就逐渐递减的发展演化过程。这样一种模型较适合于诸如任丘古潜山区带这样油气藏类型较少、地质背景简单的地质单元。 在油藏规模概率分布模型建立方面:通过三个不同类型地质单元的实际油藏发现数据的拟合优度检验,拒绝了帕雷托分布假设,而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对数正态和对数伽玛分布的假设。我们在使用到油藏规模概率分布模型时,推荐使用对数正态分布或对数伽玛分布,而不推荐使用帕雷托分布。 运用对数正态、对数伽玛分布、帕雷托分布和非参数模型四种模型进行了三个地区未发现资源量计算,并比较了它们之间的差异。 在采收率与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模型建立方面:根据实际数据建立了多元回归和神经网络两类采收率预测模型。从拟合结果上看,神经网络模型的计算采收率和实际采收率之间的误差百分比较小,相关系数较高;而从预测效果上看,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近似。综合比较两者,我们认为在采收率预测模型上,神经网络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都可以使用。
其他文献
本次设计对地电提取相关理论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提出了新的元素迁移模式和提取原理。 首先对地电提取基本原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在引入电化学的三个电化学体系概念(原电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WebGIS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广大用户对在复杂、开放、动态变化的分布式网络环境下的空间信息共享和互操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WebService是一种与平台无关
煤矿作为煤炭行业的细胞和煤炭企业的生产主体,其活动包括从煤炭资源开采到煤产品粗加工,从组织生产到产品销售以及废弃物产生的全过程,是煤炭企业实施循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
  多年冻土地区的公路病害一直是制约当地经济快速发展的瓶颈,青藏公路是109国道主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往北京的“金桥”,对西藏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国防安全具有举足轻
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方法,进行了不同砂土密度下的主动单桩侧向受荷试验(自由桩头)和同一砂土密度下的挡墙与被动单桩试验(自由桩头)。文中关于土体位移场的研究分析,至今
陷落柱是中国特有的岩溶地质现象,尤其对华北煤田开采影响甚大,每年造成巨额经济损失,因此研究此课题有重大的工程意义和科学价值。 陷落柱发育时间问题在此项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确定地下岩溶演化序列和空间分布的关键,更是预测煤矿采区规划布置和合理采煤方法的前提基础,但到目前为止从未对此做过令人信服的研究。 本文主要通过地质年代学方法探索太原西山陷落柱的发育时间问题。首先,通过地质分析(
本论文在研究和剖析科学计算可视化技术以及当前迅速发展的GIS技术的基础上,探索有效的便捷的二维地质数据可视化途径,采用先进的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对模型的数据和方法进行
随着我国对稀有金属需求量的增加、煤型稀有金属矿床理论研究的提升、稀有金属提取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当前国际稀有资源短缺的情况下,煤型稀有金属矿产得到越来越多的投入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