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与运动特性分析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oab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是保证电力输送系统运行的保障。而架空输电线路因外界环境等各类因素而导致线路故障,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威胁,引发的事故和损失也越来越大,为了保证架空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就必须加强对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与维护。架空输电线路的检测主要以人工和直升机巡检方式为主,此类检测方式存在成本高、劳动强度大和效率低等缺点。近年来,很多研究机构对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做了很多研究,但是实际应用并不广泛,效果并不理想。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基于架空输电线路巡检任务的要求,设计一种结构紧凑、适应性强、可跨越多种输电线路障碍的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论文内容主要包括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运动规划(水平路段运行、爬坡、越障等)、巡检机器人结构设计、巡检机器人运动学分析与机械臂空间变形解析建模与分析、基于Lagrange和Newton-Euler法的巡检机器人动力学建模、物理样机试制及实验研究。论文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结合不同工况及不同构态下的作业要求进行架空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的运动规划与结构设计。首先进行架空输电线路环境分析,将架空输电线路障碍分类,进而对巡检机器人无障碍行走状态及越障状态进行运动规划,根据输电线路环境及机器人越障需求,确定巡检机器人最佳总体尺寸,并运用NX/UG进行三维建模设计。(2)基于D-H法建立巡检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并基于灵巧性与可操作性指标进行运动轨迹性能评价。首先建立机器人连杆坐标系,推导连杆变换矩阵,然后建立巡检机器人的逆运动学模型并求出逆运动学解析解;最后通过机器人灵巧性指标和可操作性指标进行逆运动学路径的评价,进而获得巡检机器人性能表现更佳的轨迹。(3)巡检机器人空间变形解析模型的建立与不同路径下末端执行器运动过程中的变形分析。应用微分变换法推导巡检机器人的雅可比矩阵,得到操作空间外力(速度)与关节空间内力(速度)的线性映射关系,然后建立巡检机器人的操作臂刚度矩阵,推导了机器人的末端柔度矩阵;通过关节传递运动和动力,得到末端执行器因各个关节力作用而产生的变形解析解,结合变形模型计算末端执行器的最大变形量,最后通过有限元法进行末端执行器最大变形量的验证。(4)基于Lagrange和Newton-Euler法的巡检机器人动力学建模与性能评价,求解不同路径下每个关节驱动力的解析表达形式及其数值解,为运动控制提供依据。建立巡检机器人Lagrange动力学模型,推导Lagrange函数与第二类Lagrange动力学方程。进而求得巡检机器人的操作臂惯性矩阵,建立基于操作臂惯性矩阵的机器人动力学性能评价指标:GIE和DME,结合运动学反解应用GIE和DME指标,分别建立不同空间轨迹坐标的广义惯性椭球和动态可操作性衡量指标;以连杆变换矩阵为基础,推导连杆坐标系的速度和加速度,进而推导出巡线机器人质心速度和加速度方程,然后建立了基于Newton-Euler迭代方程的巡线机器人动力学模型,计算得出反解路径的关节内力,即巡检机器人关节驱动力,为控制建立基础,最后结合机器人速度、加速度、关节内力介绍了机器人全局性动力学性能指标:PIA和PIV指标,并根据PIA和PIV指标所占不同权重确定PIC综合性能指标。(5)巡检机器人样机制作及相关实验研究。通过机加工与3D打印技术结合制作出巡检机器人样机,建立巡检机器人实验环境,进行机器人在线运行试验,爬坡能力试验,跨越悬垂线夹障碍试验,验证输电线路巡检机器人设计的可行性,进而验证理论分析与仿真分析的正确性。通过研究,完成了一种双臂中心对称、构态可变、重心可调、可跨越多种输电线路障碍的巡检机器人设计。首先建立了机器人逆运动学模型并进行灵巧度评价,得到了运动最优路径。然后建立机械臂空间变形模型,得到了末端执行器变形量与运动路径的解析表达式。之后基于巡检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不同路径下每个关节的驱动力解析表达形式及其数值解,为运动控制提供依据。最后完成了巡检机器人样机试制和相关实验研究,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可行性以及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其他文献
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作为无人驾驶计算机视觉领域中的两个基本问题,应该说,在无人驾驶场景理解方面,是无人驾驶车辆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前者的核心任务是将视野范围内不同类别的目标识别并定位出来;后者进行的是像素级的分割,相比前者,针对单个目标的操作更加细腻,更加精准,同时也更加复杂。对于无人驾驶车辆和机器人的场景理解来说,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的研究意义重大。针对这两个任务,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目标检测作为装甲车辆环视态势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可有效提高装甲车辆内乘员的观测能力和其应对潜在威胁的能力。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在配备高性能显卡的服务器上可以达到实时性、准确性的要求,然而面对装甲车的战场应用环境,配备高性能显卡服务器和使用网络远程连接服务器的解决方案均不具备现实可行性。因此,本文研究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深度学习实时目标检测,解决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目标检测算法在嵌入式平台无法满
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有机污染物的治理问题备受瞩目。半导体光催化技术是一种新型绿色无污染环境治理技术,相比传统的有机污染物治理方法,该技术成本较低、不存在二次污染。钒酸铋(BiVO4)、钼酸铋(Bi2MoO6)和钨酸铋(Bi2WO6)是三种光催化性能良好的新型铋系半导体光催化材料,但是仍然存在可见光响应范围较窄和电子-空穴对复合率较高等问题,因此,对铋系材料的改性研究受到众多学者的广
香菇是中国特色农产品之一,也是河北省最具优势的菇种,针对目前鲜香菇人工分级成本高、自动化分级程度低等产业问题,本研究基于机器视觉技术设计了一套鲜香菇自动分级系统,实现鲜香菇自动上料、间歇输送、单体化、姿态翻转、等级分类识别和分级功能。主要内容如下:(1)对比分析了鲜香菇分级标准,确定以颜色、形状、菇帽直径(大小)和开伞度4个指标对鲜香菇进行等级分类。采样不同批次生产的鲜香菇,测得鲜香菇样品的菇帽直
四环素类抗生素是一种广谱类抗生素,它会通过食物链流入水体和土壤环境中,间接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寻找一个高效监测环境中抗生素的方法十分必要。薄膜扩散梯度技术(Diffusive Gradients in Thin-Films technique,DGT)是一种可以定量测定水中金属离子、有机物等浓度的原位监测技术,采用可渗入离子的薄膜或水凝胶将结合相与本体溶液隔开,控制离子交换,进行现场定量分离累积。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发展,视频监控在智能安防、企业生产、智能交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解决跟踪过程中行人的多尺度变化给跟踪带来的影响,本文针对在线目标跟踪算法开展研究,采用多个相关滤波器辅助跟踪,制定滤波器之间的辅助和约束关系以解决多尺度跟踪问题,采用深度学习特征与边缘检测特征融合得到更加丰富的特征,使得目标跟踪算法性能得到提升,课题研究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针对目标检测算法,本文提出了基于
当前,我国特种铸造设备行业自主开发能力薄弱,专业化配套体系尚未成熟。尤其是大型电渣熔铸设备功能简单、控制手段落后,不能满足大型复杂铸件的熔铸工艺需求,限制了这一先进成型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推广。项目针对大型电渣炉的炉体设计、节能短网设计、微机控制与监测系统等关键问题开展应用研究,研发出性能稳定可靠的多功能大型电渣炉;通过对大宽厚比铸件熔铸过程中加渣量、供电制度、电极埋入渣池深度、冷却条件等工艺参数的确
花生(Arachis hypogaeaL.)是世界范围内重要的经济作物和油料作物之一。通过改良花生的遗传性状,发挥其最大的生产潜力,是当前花生育种的重要任务。众所周知,花生荚果和种子大小是决定产量的关键因子之一。为解析产量相关性状,尤其是荚果和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本研究以大果型品种冀花5号和小果型种质资源M130杂交衍生的包含31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试验材料,构建了 2张花生遗传连锁图谱
随着全球制造水平的提高,下游制造业对带钢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带钢表面质量评估作为带钢产品质量检验的重要一环,对用户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以某钢铁企业带钢产品表面质量评估问题为背景,对带钢表面质量评估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带钢表面质量评估方法,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对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图像特征提取方法,目标检测算法以及分类算法进行了研究。为后续算法的实现设
ERT技术具有低成本、非入侵和响应速度快等特点,是目前两/多相流检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三维ERT系统实现对被测物场三维信息的检测,解决了二维ERT系统对物场中离散相的几何形状、相对位置、空间分布等三维信息提取不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目前三维ERT系统普遍存在着测量精度低和实时性差的问题,其严重降低了重建图像质量。本文以三维ERT测量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三维ERT系统极板边界电压微弱、动态范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