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本研究通过对于刮痧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具体评估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以及临床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2、对刮痧治疗黄褐斑临床病例疗效进行统计观察,对操作方式规范及注意事项进行报告,对于黄褐斑的预防、治疗以及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更好的指导。
方法:1、使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以及临床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用主题词+自由词的方式检索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分析,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及偏倚风险,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差(MD)为分析统计量,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用卡方检验,若P>0.10,I2<50%,认为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0,I2≥50%,认为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寻找导致异质性的来源。对于临床异质性大和数据来源不明的试验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2、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病院2019年门诊就诊黄褐斑病人35例,记录症状及黄褐斑评分,对其进行面部刮痧治疗和辨证给予口服中药、外用祛斑面膜等治疗,持续观察治疗2个月,对比前后评分变化。
结果:1、纳入18篇RCT文献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结局指标,1623例患者,结果OR=4.11,95%CI[3.05,5.52],Z=9.32,P<0.0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干预疗程时长将文献分为亚组1和亚组2,两个组别进行亚组分析,分析结果:亚组1:OR=3.50,95%CI[2.19,5.60],RR=1.26,95%CI[1.16,1.38],Z=5.25,P<0.00001;亚组2:OR=4.53,RR=95%CI[3.08,6.66],RR=1.25,95%CI[1.18,1.32],Z=7.70,P<0.00001;总体:OR=4.11,95%CI[3.05,5.52],RR=1.25,95%CI[1.20,1.31],Z=9.32,P<0.00001。两个亚组分析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过程中有2名患者因时间冲突等原因未能坚持治疗,做脱落病例处理,最终结局纳入33位患者,治疗后皮损评分值为2.18±0.86,痊愈2人(6.1%),显效11人(33.3%),有效14人(42.4%),无效6人(18.2%),总有效率81.8%。治疗过程中未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在提高临床疗效相较其他疗法确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方便易操作,无创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此结论未来尚需有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盲法的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提供更高质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验证。
结论: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在提高临床疗效相较其他疗法确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方便易操作,无创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此结论未来尚需有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盲法的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提供更高质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验证。
方法:1、使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疗效以及临床观察方法的科学性和可信度,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用主题词+自由词的方式检索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检索时限均为自建库至2019年12月30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分析,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方法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及偏倚风险,应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计数资料用比值比(OR),连续性变量用均数差(MD)为分析统计量,两者均以95%可信区间(CI)表示。研究结果间的异质性用卡方检验,若P>0.10,I2<50%,认为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若P<0.10,I2≥50%,认为有统计学异质性,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寻找导致异质性的来源。对于临床异质性大和数据来源不明的试验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2、选取陕西省中医医院皮肤病院2019年门诊就诊黄褐斑病人35例,记录症状及黄褐斑评分,对其进行面部刮痧治疗和辨证给予口服中药、外用祛斑面膜等治疗,持续观察治疗2个月,对比前后评分变化。
结果:1、纳入18篇RCT文献的治疗组及对照组的结局指标,1623例患者,结果OR=4.11,95%CI[3.05,5.52],Z=9.32,P<0.0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结局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根据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干预疗程时长将文献分为亚组1和亚组2,两个组别进行亚组分析,分析结果:亚组1:OR=3.50,95%CI[2.19,5.60],RR=1.26,95%CI[1.16,1.38],Z=5.25,P<0.00001;亚组2:OR=4.53,RR=95%CI[3.08,6.66],RR=1.25,95%CI[1.18,1.32],Z=7.70,P<0.00001;总体:OR=4.11,95%CI[3.05,5.52],RR=1.25,95%CI[1.20,1.31],Z=9.32,P<0.00001。两个亚组分析的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过程中有2名患者因时间冲突等原因未能坚持治疗,做脱落病例处理,最终结局纳入33位患者,治疗后皮损评分值为2.18±0.86,痊愈2人(6.1%),显效11人(33.3%),有效14人(42.4%),无效6人(18.2%),总有效率81.8%。治疗过程中未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在提高临床疗效相较其他疗法确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方便易操作,无创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此结论未来尚需有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盲法的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提供更高质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验证。
结论:刮痧治疗面部黄褐斑在提高临床疗效相较其他疗法确有一定优势,安全性较好,方便易操作,无创无痛苦,患者接受度高,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同时在临床研究中也存在一定问题,因此此结论未来尚需有更多多中心、大样本、盲法的随机临床观察研究,提供更高质量、强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行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