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发展的频频增速,内涝灾害等城市病日趋严重地破坏城市的代谢系统。如不透水地表面积增加、自然河流网络遭到破坏、市政排水体系设计标准落后等多重制约因素产生严重的后果,促使国家愈发重视海绵城市建设,以北京市、天津市为代表的试点城市正在将海绵设施运用到到吸纳、净化雨水径流的过程,以辅助排水管网解决内涝灾害。在这一过程中,风景园林领域也展开多体系、跨学科的思考,但多从规划设计层面完善海绵城市的建设,生态景观、LID设施的运用依赖于理论研究,涉及到相关海绵改造的实践性、落地性尚存不足,缺少工程措施细节和数据效益分析的专项衔接。本文以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为出发点:第一,如何在评估雨洪风险、分析雨水径流的基础上,修复受损的水生态环境,改善场地硬质化现状,提升景观效果。第二,如何实现海绵技术运用、完善方案内排水管网和LID设施建设。第三,如何增加数据连接、量化分析方案抗洪防涝能力、确保海绵设施的实用性与高效性。因此,本文通过参考学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SWMM模型的应用方法和LID设施的参数设置标准,借鉴苏州真山公园、广州大观湿地公园、成都活水公园、新加坡碧山宏茂桥公园、日本札幌大通公园、美国伯利恒Steel Stacks艺术文化园区等优秀案例的设计精要,归纳出生态循环、空间营造、植物搭配和人文特色等方面的景观设计技巧,为项目的景观规划设计积累经验,得以完成“一带一心两轴多点”的景观设计方案。并且,从交通系统、地形竖向、LID设施、水体调蓄、种植和照明等专项设计方面细化内容,运用SWMM模型实现不同重现期降雨的模拟过程,运用数据、图表等方式定量分析方案的雨洪控制、削减效果,验证方案的科学性与实用性,以期为后续海绵公园建设提供景观层面、数据理论、工程措施的实际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