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已知两个叶色突变体MR31和MR71的突变基因已被克隆。MR31是一个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该性状由基因TCD10的突变引起的,由蛋白质预测网站可知,这个基因编码一个PPR蛋白。突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知两个叶色突变体MR31和MR71的突变基因已被克隆。MR31是一个水稻温敏感叶色突变体,该性状由基因TCD10的突变引起的,由蛋白质预测网站可知,这个基因编码一个PPR蛋白。突变体MR71是黄绿色转绿表型,该表型受单个隐形核基因Os CRM控制,由蛋白质预测网站可知,这个基因编码一个CRM结构域。本研究主要利用RNA干扰(RNAi)法验证两个水稻叶绿体发育相关基因的功能,通过构建p TCK303二元载体,转入农杆菌,再侵染野生型水稻嘉花的愈伤经分化获得突变体基因的RNAi苗,来验证基因功能。再通过组织定位分析、亚细胞定位以及RT-PCR定量分析等方法分析目的基因的调控途径,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生物信息学网站NCBI的预测,TCD10编码一个PPR蛋白,可能与RNA的转录、剪切、编辑和稳定性等过程相关;Os CRM编码一个CRM结构域蛋白,可能参与第I类和第II类内含子的拼接;2.RNA干扰实验证明TCD10基因的突变导致突变体MR31低温敏感表型;3.对TCD10和Os CRM进行组织特异性表达、亚细胞定位等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基因均在叶中特异性表达;另外,两个基因所编码蛋白都不止位于叶绿体中,还可能位于分泌通道中,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4.根据突变体MR31的实时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在低温条件下,叶绿体发育的相关基因中与质体早期发育相关的基因V1、V2和RNRL均明显下调,由于RNRL1和RNRS1在水稻中形成一个功能性RNR酶,而且RNR也是开启叶绿体发育第一步的关键,并且在高温条件下,这些基因基本恢复表达,其它叶绿体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基本恢复。这说明TCD10的突变可能影响低温条件下质体早期发育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质体发育受阻,进而影响了叶绿体发育和光合色素的累积。5.对突变体MR71的实时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控制叶绿体发育的基因表达量正常,只有控制质体早期发育的基因V2和RNRS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另外编码叶绿体核糖体小亚基的rps20也出现下调。这一结果说明Os CRM的突变对质体的早期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叶绿体发育和叶绿素累积的过程。但是它是否参与参与第I类和第II类内含子的拼接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验证。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伴骨髓有核红细胞增多的急性髓系白血病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生物学特点。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内科收
随着汽车产业和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持有量不断增长,交通隐患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交通信息在车辆之间的共享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基于T
机构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受到了众多老人的青睐。公立养老机构是机构养老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逐渐出现公建民营、公办民营等形式。同
背景:放射性肺损伤在癌症放疗后十分常见,限制疗效,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仍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进行对症治疗。预防放射性肺损伤的研究也很有限。中医中药在防治放射性肺损伤方面显现出有效、低毒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养阴清肺饮预防射线诱发肺损伤功效与机制。方法:利用大鼠模型,通过灌胃给药的方式,定期采集血清及肺组织标本。对各组肺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测;测试血清TGF-β含量;检查肺
(R)-2-(4-羟基苯氧基)丙酸乙酯((R)-EHPP)是合成芳氧苯氧丙酸酯类除草剂(APP)的关键手性中间体,APP类除草剂被广泛用于清除阔叶农作物的一年或多年生杂草,由于手性APP类除草
当前我国电网朝着高电压、远距离、大功率的方向发展,而土地资源匮乏限制了输电走廊,使得同塔线路日益增多,交直流同塔线路作为一种新型同塔形式,也必将得到应用。目前,关于
井冈霉素发酵生产过程中,前体井冈羟胺A会大量积累,极大的影响了产品质量。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实验室已成功构建了糖基转移酶工程菌并初步应用于生物转化井冈羟胺A糖基化生成
外包角钢加固法是一种相对成熟的砌体结构柱的加固方法,它不改变原构件的截面尺寸、施工方便、工期较短,并有效提高加固构件的承载能力、截面刚度和延性等性能。外包角钢加固
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ethane,DBDPE)为添加型溴代阻燃剂,随着传统溴代阻燃剂的生产和使用的限制,作为替代品广泛用于各行业,并在环境介质和生物体内普遍检出。目前关于DBDPE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环境介质的分布、动物体的毒性效应及光降解各方面,对于其在植物体内的迁移传输机制的研究非常有限,对其引发的根际化学与生物过程的相互作用效应还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进行了如下
目前,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对各国农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而菌核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灰葡萄孢菌作为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致病真菌,它们寄主范围广,来源复杂而且是潜伏侵染,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