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通过对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4个地区不同生育期类型的8个大豆品种在内蒙古通辽地区进行种植试验,测定各品种的产量和品质指标以及栽培和生理特性,研究各品种引种本地后的生长规律和适应性以及与原产地主要农艺性状间的变化情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8个品种的生育期由长到短依次为:铁丰29号、辽豆10号、吉育50号、民大01号、吉育35号、黑农43号、新北丰4号、蒙11号。产量最高的品种为民大01号,产量最低的品种为新北丰4号。考种指标、株高、茎粗、单株叶面积、单株结荚量、单株干物质积累过程均有各自差别。
各品种叶片叶绿素含量到鼓粒期达到最大值。各品种盛花期脯氨酸含量各异。盛花期日光合速率惟有铁丰29号品种变化曲线表现了单峰型,其余品种日光合速率曲线均呈双峰型。各品种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籽粒发育过程中的含水量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均从籽粒形成初期的85%左右匀速下降至成熟后的42%左右。籽粒体积的积累动态随生育期长短而异。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积累动态曲线各不相同。籽粒体积、含水量:脂肪、蛋白质积累过程中的相关系数呈一定规律性。
各品种抗倒伏性和抗虫性均有差别。株高较高的铁丰29号和辽豆10号品种抗倒伏性较差,株高较矮的新北丰4号和蒙11号品种抗倒性较强。从抗虫性角度看,辽宁和内蒙的品种虫害率略低,吉林和黑龙江的品种虫害率略高。
通过生育期和产量以及综合生长指标得出结论:民大01号品种能更好地利用本地生长条件而充分发挥其生长发育潜力,最适于本地种植和推广;蒙11号品种和新北丰4号品种由于生育期短可作为补救品种引入;黑农43号和吉育35号品种可以引入,但产量较民大01号略低:吉育50号品种没有引入价值;铁丰29号和辽豆10号品种由于生育期较长,引种有一定风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