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刀鲚的种下演化研究

来源 :上海水产大学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rra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通过所测得的D-loop序列对刀鲚与湖鲚作了种下的系统发育分析,并结合RAPD数据从分子水平上对二者在遗传结构上的差异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获得了包括凤鲚和短颌鲚在内的长江口3种21尾鲚属鱼类的D-loop序列,并对序列进行了结构分析.在终止区内发现了多个ETAS重复序列,在中央保守区识别了CSB-F、CSB-E、CSB-D等保守序列,在保守区识别了CSB1、CSB2和CSB3,并发现刀鲚与湖鲚个体间的D-loop序列长度存在差异.基于D-loop序列,用5种方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表明:总体看来刀鲚和湖鲚并没有在系统发育树上聚成两支,而是以两两相聚的方式夹杂在一起,在局部上部分刀鲚与湖鲚个体出现了较明显的聚类关系.用20条随机引物对刀鲚和湖鲚共42尾个体进行了RAPD分析,没有在两群体内找到特征条带,但发现有几条带在两群体间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通过AMOVA软件对RAPD结果进行分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两群体的基因多样性没有区别,仅有4.41%的遗传多样性是来自群体间的,而95.59%的遗传多样性来自于群体内.以上结果表明:刀鲚与湖鲚在分子水平上已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但这种差别正如形态结构所显示的那样并未在二者间显示出明显的界限.结合太湖形成的历史,该文认为:刀鲚和湖鲚间的生态隔离不会超过6000年,二者的变异无论是在形态特征上还是在遗传特征上均处于量变的初期阶段,远未达到质变的程度,即产生生殖隔离.由于太湖与长江间水系并不存在严格的地理隔离,因此推测二者间存在着自然的基因交流.而湖鲚应该可以看成刀鲚的一个亚种化的异质种群.
其他文献
研究了温棚饲养凡纳滨对虾模式下池塘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特征和换水量对其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了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水质因子的特征以及4-5月温棚
本文根据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赤潮的各环境要素的监测和有关文献资料,探讨了长江口海域生态环境特征,分析了该海域无机氮、磷酸盐、叶绿素a、COD的时空分布和赤潮生物的组成及生
本文分别运用RAPD及SSR分子标记技术对画眉笛鲷、金带笛鲷、金焰笛鲷、千年笛鲷和星点笛鲷等笛鲷属5种鱼的遗传多样性及其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 从14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
对洞庭湖、鄱阳湖和太湖的三角帆蚌进行3×3杂交试验,对所得的6个杂交群体和3个亲本自交群体从早期生长性能、形态学和分子遗传学方面进行比较研究.1、110日龄时的生长.各群
本文研究了双齿围沙蚕配子的发生过程,配子的超显微结构和受精过程的显微观察以及不同温度和光照时间条件下双齿围沙蚕卵子的生长状况。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详述了配子发生各
本文对国内外鱼类消化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消化酶生化的角度,探讨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主要消化酶的性质。主要研究了军曹鱼胚后发育阶段(仔稚幼鱼)不同日龄不同消化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