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移动互联技术飞速发展,社会媒体形态随之焕然一新,数字阅读逐渐成为主流的阅读方式之一。社会化阅读平台不仅创造了数字阅读的场域,还为读者提供了分享及交流的平台,突破了传统阅读方式的自身局限性,产生了“阅读+社交”的全新阅读模式,加强了读者间的互动交流,在提高全民阅读推广覆盖面和适用性等方面颇具潜力。社会化阅读平台“微信读书”APP拥有海量正版数字阅读资源以及庞大规模的微信用户带来的流量保障,“社交+渠道推广”成为其在一众数字阅读类APP中的核心竞争力。以其为典型代表研究以阅读为焦点的趣缘类虚拟社群的运行机制,具有显著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柯林斯的互动仪式链作为理论依据,借助网络民族志、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方法实现研究目的,对“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形成与发展的背景、社群互动情况以及用户互动产生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探究,发现此类知识传播型虚拟社群运营方面的不足之处,试图寻找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并为社会化阅读平台在推动全民阅读发展方面提出建议。本研究共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对互动仪式链理论的研究与应用、虚拟阅读社群和“微信读书”APP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阐述了该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梳理出该研究的目的、思路与方法。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微信读书”APP的发展状况以及“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的形成背景、内部与外部社群的运营方式及管理规范,分析社群化传播在“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中的应用以及“微信读书”APP的各项功能设置在用户阅读和互动方面发挥的作用。第三部分结合“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互动主体身份特征、互动内容及社群内主要社交方式,借助问卷调查研究方法,描绘用户画像,概括出社群互动主体参与阅读互动的原因、目的及其对不同类型阅读社交活动的参与意愿。与此同时,在“Python”语言环境下运用Fiddler工具抓取“微信读书”APP内部社群互动主体行为数据,并结合上述内容分析在虚拟阅读社群中,阅读社交在推动知识传播、促进内容生产、满足互动主体获取知识及表达自我的需求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探讨社群内容质量及互动方式便捷性等因素对用户互动参与意愿的影响程度。第四部分首先对“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中互动仪式的四种要素以及阅读互动过程进行详细说明,认为注册用户登录线上平台实现虚拟在场,通过发布书评、加入“小圈子”、分享、点赞、评论等行为满足阅读社交需求,共享情感状态、获得身份认同、构建群体符号、实现情感积蓄,进而在情感能量的驱使下进行下一次的互动仪式,形成完整的互动仪式链,社群内也因此实现更多的内容生产或“二次创作”。其次,对虚拟阅读社群互动仪式运行结果进行研究。一方面,成功的互动仪式有助于社群内保持良好的互动氛围,从用户角度出发,虚拟阅读社群为其创建了良好的阅读环境,满足用户丰富且高质量的阅读需求,同时也拓展了平台用户的社交渠道,为线上关系的线下延伸搭建了沟通的桥梁。另一方面,互动主体在情感能量的刺激下,会产生更加强烈的互动意愿,这对虚拟社群的运营与发展产生了影响。社群运营方以更加丰富的互动行为数据为依据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刺激用户进行内容生产,在增强用户粘性的同时实现了价值共创。最后,聚焦“微信读书”虚拟阅读社群中目前存在的阅读主体地位偏失、互动仪式效能不足、用户规模拓展遇到瓶颈等问题提出精简优化社交功能、发掘培养核心用户带动成功互动仪式运行、借助其他新型社交媒介拓展信息传播渠道等优化策略,以期“微信读书”及此类知识传播型虚拟社群获得更好的发展,助益于提升数字阅读质量、壮大数字出版产业,进而为我国“全民阅读”规划的实施以及“书香社会”的形成产生助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