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分布于乌拉山、五当召、准格尔旗及镶黄旗黄花山的杜松进行了研究,对有杜松参加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及各植物的频度、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群落中各种植物的水分生态类型,并通过获取杜松树干解析木及生长锥样芯,利用树木年轮对杜松的生长特性、生态适应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探讨杜松的生长动态及其与生境的关系。所得结论如下:杜松参加的群落可分为杜松疏林草原群系,其中包括|杜松+油松+侧柏|—牛尾蒿群丛、|杜松|—|黄刺玫|—本氏针茅群丛、|杜松|—|黄刺玫|—短花针茅群丛、|杜松|—|蒙古扁桃|—大针茅群丛、|杜松|—克氏针茅—日荫菅群丛、|杜松|—牛尾蒿—糙隐子草群丛、|杜松|—朝阳芨芨草—克氏针茅群丛;杜松疏林灌丛群系,主要为|杜松|—柄扁桃—糙隐子草群丛;杜松疏林群系,包括杜松—糙隐子草群丛、杜松—毛叶三裂绣线菊—短花针茅群丛。杜松径向增长与树高增长都受限于杜松自身的遗传因素,同一株树不同高度杜松的径向生长速率随树高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在同一高度不同树间,杜松径向生长速率也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如果水分条件稍微好一些,在条件较好的生境中其遗传特性可以充分表达。杜松的生境选择——准格尔黄土丘陵沟壑区更适合其生存;不同的生境导致杜松的群落地位不同;在所有群落中杜松都多多少少处于受胁迫状态,表明杜松只能利用草本或灌木层片剩余的水资源,演替为杜松林的概率很低,也由于草本层或灌木不可能完全利用水资源,杜松种群完全消失的概率也不是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