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和品质的主要限制因子之一。本研究利用由江西东乡野生稻(OryzarufipogonGriff.)为供体亲本,以籼稻品种桂朝2号(OryzasativaL.)为受体亲本所构建
甜菜(Beta vulgaris L.)是世界上重要的糖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第二大糖料作物,在北方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近2-3年随着甜菜机械化种植模式的推进,甜菜生产中病虫草害日渐凸显。实践证明,转基因是解决作物草害和虫害的最有效手段,因此,针对甜菜生产上主要虫害及杂草为防治对象,开展甜菜转基因生物技术研究势在必行,也是甜菜产业长远发展的需求。目前,植物基因工程的遗传转化技术己基本成形,但甜菜
本试验在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田间试验基地内进行,使用防雨棚进行盆栽试验。供试作物为春小麦,品种为辽春10号。试验设水分和氮肥施用量两个因素,水分设置6个水平,氮肥施用量设置4
黄土高原是我国北方主要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年降雨量少而集中,水资源匮乏和降雨时空错位以及播期低温冷害限制了该区春玉米产量潜力的提升。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于2015~2017年以‘先玉335’作为供试品种在中国科学院长武黄土高原农业生态试验站连续进行了两季的春玉米田间试验,采用覆膜时期和覆膜方式的双因素设计,随机区组排列,通过设置平地无覆盖(CK)、播前半膜平覆(SP-S)、秋季半膜平覆(SP-A)、
玉米花生间作能改善花生铁营养,提高花生根瘤固氮活性。丛枝菌根在不同植物根系之间形成菌丝桥,促进种间根系物质交换。为了探明在玉米花生间作体系中,是否存在种间根际铁、氮互惠作用?接种丛枝菌根是否能促进玉米、花生对铁、氮的吸收?本试验以玉米花生2:4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在施磷和不施磷条件下,分别对间作玉米进行不化学调控和化学调控处理,研究了玉米和花生植株各器官铁、氮含量及积累与分配和间作体系铁、氮吸收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