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压加酶大米作啤酒辅料试验研究

来源 :河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q3657092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将挤压膨化技术应用于啤酒辅料的处理作为啤酒技术革新的一项有效措施,具有原料利用率高、发酵速度快、简化生产工艺、节能等优点。这一技术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国内外广大学者纷纷在这一领域展开研究。山东理工大学申德超教授经过了十几年的研究,解决了挤压膨化啤酒辅料生产啤酒难于糖化、过滤的难题,并已获国家发明专利(中国专利:00122033.0,2000-08-03)。加酶挤压是挤压膨化技术的新的研究方向,在挤压前添加酶制剂,使大米辅料与外加酶制剂在挤压鸡内充分作用,达到初步降解的目的,将挤压加酶技术应用于啤酒生产,可省去蒸煮糊化锅降低能耗,简化生产工艺,缩短生产周期,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本文主要探讨了以下问题:1.为确定挤压大米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的最佳挤压和糖化工艺参数,我们可以将试验设计为一个四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安排挤压试验,综合分析得出较优参数范围为:套筒温度为98~102℃,液化保温时间为37min,68℃保温时间为57~59min,液化保温温度为90℃。与传统工艺比较,浸出物收得率可提高3.1%~4.2%左右,过滤速度有较大提高,碘值也较小。2.在挤压前和液化过程中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的液化温度为90℃,而添加糖化酶可使液化温度降低到63℃,大大降低了能耗,节约了成本,有必要对添加糖化酶进行研究。为寻求最佳加酶挤压系统参数,采用五因素五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确定了挤压大米添加糖化酶的最佳挤压参数和糖化参数。同时应用Reda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各试验因素与麦汁浸出物收得率、过滤速度、碘值等指标的变化关系。挤压过程中添加糖化酶做啤酒辅料的糖化工艺和传统大米辅料糖化工艺相比:麦汁浸出物收得率可提高4.45%左右,过滤速度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碘值更小,说明挤压大米过程中添加糖化酶作啤酒辅料是可行的。3.在优化的挤压条件下,确定以挤压大米添加糖化酶、挤压大米添加耐高温α-淀粉酶、挤压大米添加中温酶和传统的的未挤压膨化的辅料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滤渣中淀粉含量降低1.05%~1.42%左右,滤渣中抗性淀粉含量降低0.24~0.28%左右,其它指标也优于传统不挤压蒸煮的大米辅料。4.以还原糖含量、淀粉含量、抗性淀粉含量和酶活力为考察指标对挤压大米添加糖化酶和耐高温α-淀粉酶进行了研究,通过在挤压机内不同位置取点来分析物料的物质结构的变化,还原糖含量增加5.16~5.83% ,淀粉含量减少15.65~16.30% ,抗性淀粉含量减少3.585~3.610%,耐高温α-淀粉酶和糖化酶的活力均降低70%左右。通过本实验研究为该技术迅速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以航天安全生产标准体系为例,从国家安全法规、政府监管机构职权范围、安全技术特点和标准类型等方面,梳理、分析安全生产标准衔接的范围和特点,探讨标准体系中各层级标准相
有机酸是绍兴酒中重要的风味物质,本文简要地对绍兴酒中主要有机酸的来源、种类及含量、主要作用及其与pH值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随着数据大集中、业务大集中的逐步实施,IT已经渗透到商业银行运营的各个环节、流程。为全面客观地评估数据中心(下文简称“中心”)安全防护工作,排除新形势下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目的:观察PSORI-CM01方对银屑病模型动物的药效和对角质形成细胞HaCaT增殖抑制作用,考察其抗银屑病疗效。方法:将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片)、PS
“棱镜门”事件导致网络共同体的“真实界”被放大,在网络共同体内重塑异质性主体间的理解与共识成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对网络共同体的结构、交往模式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认为,在
依托于北京市生活垃圾理化特性调查,抽取了城六区、新城、郊区平原农村、功能区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的采样点进行垃圾理化性质调查。得到全年4个季度的垃圾理化特性数据,把这
本文简单介绍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价,阐述了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的控制,针对提高机电安装工程项目施工安全风险管理有效性措施展开了深入的研
受电缆敷设和断路器分断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低压电力系统及其保护措施在发电船输电容量逐步增大的情况下已不能满足大容量发电船的安全性要求。对此,为提高中高压系统在发电船
本文针对浙江省温州市大田集团有限公司从国外引进的一种PTH型机械纹版控制提花编织机作必要的技术升级设计工作。主要利用现代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ro/E对机械纹版控制提花编
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数量与日俱增,但我国的资本市场和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存在一些扭曲现象。在政府提出市场化改革之际,如何从法治角度应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