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镜象与中医证型分布的关系研究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dp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探索慢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中医证型与胃镜下胃黏膜表现之间的关系,寻找胃镜下中医辨证存在的规律,以期将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的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表现结合,从而为临床中医证型诊断及更有针对性地选方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参考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相关书籍、文献,设计临床资料信息采集表;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2月于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信息采集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中医症候、胃镜报告资料;综合患者的四诊资料,判断本研究中各患者的中医证型;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病例筛选,共获得200例研究病例;将收集的病例资料录入Excel表格,运用SPSS26.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探索本研究中胃镜象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1.本次研究共收集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患者200例,男性92例,女性108例,男女比例为1:1.17。患者平均年龄为49.46±11.33岁,患病高峰年龄段为50-59岁和40-49岁,患病率分别为32.0%、27.5%,其次为30-39岁和60-69岁,各为18.0%、15.5%,小于30岁和大于70岁患病率较低,均为3.5%。2.患者中医症候出现频率从大到小前五位者为:胃脘胀满(62.0%)、口臭(56.5%)、胃脘疼痛(43.0%)、反酸(41.5%)、嗳气(40.5%)。舌苔、脉象多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3.根据慢性胃炎分型标准将纳入病例分为5类证型,本研究中医证型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脾胃湿热证(占37.0%)>肝胃不和证(占21.5%)>脾胃虚弱证(占20.0%)>胃阴不足证(占12.0%)>胃络瘀阻证(占9.5%)。且各中医证型在不同性别、年龄中的分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表明性别、年龄不是影响中医证型分布的因素。4.根据200例患者胃镜资料,胃黏膜充血水肿检出率最高,为65.5%。黏膜粗糙为56.5%,点片状、条状或弥漫性红斑(粘膜红斑)为41.5%,出血点/斑、黏膜白相、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0.0%、18.0%、8.0%。5.充血水肿、黏膜粗糙、黏膜红斑、黏膜白相、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在各中医证型中分布具有差异性(P<0.05)。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在脾胃湿热证中最多见,点片状、条状或弥漫性红斑在肝胃不和证中最多见,黏膜白相在脾胃虚弱证中最多见,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在胃络瘀阻证中最多见;出血点/斑在各中医证型分布中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胃镜象以胃黏膜充血水肿、黏膜粗糙、黏膜红斑检出率较高,黏膜白相、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出血点/斑检出率较低。2.慢性胃炎合并Hp感染胃镜象与中医证型有着密切联系,胃镜下胃黏膜表现一定程度上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充血水肿、黏膜粗糙在脾胃湿热证中最多见,点片状、条状或弥漫性红斑在肝胃不和证中最多见,黏膜白相在脾胃虚弱证中最多见,颗粒样或结节样改变在胃络瘀阻证中最多见。
其他文献
目的检验直肠指诊与肛管直肠测压在评估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括约肌功能及感觉功能方面的一致性,并探讨影响直肠指诊准确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因排便困难(或排便不尽、无便意等)至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就诊的功能性便秘患者90例,其中男28例,女62例,年龄20~77岁。对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量表评分,包括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核心症状积分、bristol便质评分。分别
目的:从“和”法,风药的妙用,五行圆运动,六经藏象论几个方面探究疏肝和中汤的中医选方思路,并结合现代药理学探究其用药思维。同时观察疏肝和中汤治疗肝郁脾虚型IBS-D的疗效和治疗前后焦虑、抑郁情绪的变化,从而为临床运用提供依据。方法:1.搜集从2020年3月到2020年12月,于附属南京中医院门诊就诊且均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2.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口服疏肝和中汤治疗,每日一剂,每次200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穴位贴敷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治疗脾肾亏虚型PCOS不孕提供理论依据及新的治疗方法,促进穴位贴敷等中医外治法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9月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妇科门诊多囊卵巢综合征脾肾亏虚型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先给予3个月经周期的预处理。之后再开始进行本研究,治疗组予益肾健脾调周方联合穴位贴敷治疗,
目的:探究不同中医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Q评分及内镜下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中医证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与性别、年龄、BMI指数等相关危险因素间的关系,分析其两两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医辨证提供更多便捷、客观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发挥中医药在防治胃食管反流病方面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019年5月至2021年2月间所有就诊于南京市中医院脾胃病科,符合GERD中西医诊断标
目的:本研究通过数据挖掘,以金小晶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案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导师治疗本病的临床规律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金小晶教授近2年的门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运用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包括频数分析和聚类分析。主要研究目标是对中药处方所涉及的中药进行频数分析,对频数排行前89的中药进行聚类分析得出数据,再结合相关知识进行探讨。结果:1.导师金小晶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
数字外贸时代背景下,127届广交会顺应趋势从线下转型为"网上广交会",但从参展效果来看喜忧参半,存在参展准备困难、店铺流量不高、成交转化率低等问题,给外贸参展商们在未来的发展上提出了新的课题。因此,本文从127届展会的参展特点以及存在问题出发,提出外贸参展商要做好海外市场选品、社交媒体引流、直播人员培训、新技术和新营销相结合等针对性方法策略。
小学阶段是一个学生学习的重要阶段之一,而小学语文在小学的所有科目之中也是最重要的科目之一,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活跃小学语文课堂的氛围,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形式。特别是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这是今后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因此,小学语文老师要采取措施,提高自己语言艺术的水平,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基于此,本文对语言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以及
目的本文课题研究目标主要旨在通过全面地收集、统计和整理相关临床数据资料信息,探寻慢性萎缩性胃炎(atrophic gastritis CAG)的临床中医辨证的分型分布特点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密切相关性,为对于患者进行本种疾病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一些更加客观的依据基础。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0例来自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脾胃疾病科2018年9月-2021年2月期间在院住院及门诊的病人中通过
【目的】为了鉴定引起哈密瓜(Cucumis melo L.)果蒂处的果肉腐烂病原菌种类,及对不同宿主的致病性检测,探讨光照、温度、pH值、碳源、氮源及不同药剂处理对该菌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哈密瓜镰刀果腐病的有效防治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法,从发病的哈密瓜果实中分离病原菌,结合形态学与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转录延伸因子EF-1α和组蛋白Histone3的序列的分子鉴定确定病原菌
目的:(1)通过比较针刺不同神经支配区(枕神经支配区、三叉神经支配区)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患者的镇痛效应及治疗前后血清中CGRP的浓度变化,再次验证偏头痛发作期不同神经支配区针刺镇痛效应的相对特异性。(2)通过动物实验验证偏头痛发作期不同神经支配区针刺镇痛效应特异性与其可特异性调节TGVS神经通路内CGRP、NLRP3表达相关。(3)最终为临床优化选穴、提高疗效提供依据。方法:本课题主要分为临床试验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