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和人工模拟以锌、铬复合污染土土培盆栽试验方法,选用脱落酸(Abscisic Acid,简称为ABA)作为试验试剂,设置0(对照CK),1,5,10,20和40μmol·L-1等6个浓度,对前茬大豆种子和大豆植株分别进行ABA浸种和叶面喷施处理,研究后茬玉米植株的抗氧化酶活性、碳氮代谢、氮磷钾养分含量和锌、铬含量,以及土壤有效态氮磷钾营养元素和有效态锌、铬含量等,探讨在喷施、浸种两种不同方式六个浓度外源ABA处理以及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下,后茬玉米的重金属含量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响应,从而从外源生长激素与作物耕作制度相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解决后茬玉米重金属污染的新方法。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锌、铬胁迫下,结合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不同浓度及方式的ABA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后茬玉米的抗性。总体上来看,喷施处理在提高玉米植株根系SOD、CAT活性的效果和降低叶片SOD活性幅度小的效果优于浸种处理,浸种处理在提高叶片CAT活性效果以及降低根系MDA含量效果优于喷施处理,而喷施处理和浸种l处理均有提高或降低根系、叶片POD活性以及降低叶片MDA含量的效果。研究表明:根系和叶片的SOD活性分别在喷施处理40μmol·L-1和20μmol·L-1达到最大值,根系和叶片的POD活性分H别在浸种处理10μmol·L-1和喷施处理1μmol·L-1达到最大值,根系和叶片的CAT活性分别在喷施处理1μmol·L-1和浸种处理20μmoI·L-1达到最大值;根系、茎鞘和叶片的MDA含量分别在浸种处理10μmol·L-1、喷施处理1μmol·L-1和浸种处理40μmol·L-1达到最小值。(2)在锌、铬胁迫下,结合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不同浓度及方式的ABA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后茬玉米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合成。对可溶性糖而言,浸种处理降低了玉米根系中的可溶性糖含量,提高了茎鞘和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除40μmol·L-1ABA浓度水平降低了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喷施组仅在10μmol·L-1ABA浓度水平提高了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仅在5μmol·L-1ABA和40μmol·L-1ABA浓度水平提高了茎鞘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除1μmol·L-1ABA外,均能提高叶片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对可溶性蛋白而言,浸种处理1μmol·L-1ABA浓度水平能同时提高根系、茎鞘和叶片中的可溶性蛋白含量,但钮喷施、浸种处理其他浓度条件下,植株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或降低的现象,其中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喷施处理10μmol·L-1ABA浓度水平达到最大仇,茎鞘在浸种处理1μmol·L-1ABA浓度水平达到最大值,叶片在喷施处理1μmol·L-1ABA浓度水平达到最大值。(3)在锌、铬胁迫下,结合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不同浓度及方式的ABA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控后茬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喷施处理1、10μmol·L-1ABA浓度水平和浸种处理20,40μmol·L-1ABA浓度水平能同时提高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喷施处理和浸种处理调控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和分布上表现出差异性,主要表现为都提高了玉米根系中的全氮含量,叶片中的全氮、全磷含量高于根系和茎鞘,而全钾含量主要集中在茎鞘和叶片。(4)在锌、铬胁迫下,结合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不同浓度及方式的ABA处理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后茬玉米对重金属的选择吸收。浸种处理各浓度水平均降低了玉米植株根系、茎鞘和叶片中的锌含量(除40μmol·L-1ABA浓度水平提高了玉米根系中的锌含量),而喷施处理主要表现为降低了玉米叶片中的锌含量;浸种处理除5μmol·L-1ABA浓度水平降低了玉米根系中的铬含量,提高了玉米茎鞘和叶片中的铬含量,其他浓度水平均表现为提高了根系中的铬含量降低了植株茎鞘和叶片中的铬含量;喷施处理1、20μmol·L-1ABA浓度水平玉米根系、茎鞘和叶片中的铬含量都有所减少。(5)在锌、铬复合胁迫下,结合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喷施处理20μmol·L-1ABA浓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同时提高作物抗性,调控玉米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以及降低作物锌、铬含量上的作用,在大豆玉米前后茬栽培方式中对同时提高后茬作物抗性和减少重金属吸收方而达到了最优的组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