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4年美国布朗博士提出“谁来养活中国”的问题之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曾经成为政府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粮食由净出口变为净进口,耕地及水资源的恶化等问题日益凸现,中国粮食安全问题再度引起关注,并进而引发了对东亚粮食安全问题的思考。东亚的农业生产具有相当大的共性,东亚地区的资源禀赋、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世界农产品生产、贸易秩序决定了东亚存在着潜在的粮食安全威胁。 研究东亚粮食安全问题,目的在于探讨在东亚经济和社会结构下,如何保证东亚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东亚潜在粮食安全问题的背景,对东亚粮食安全问题作了理论分析,运用历史的方法和国际比较的方法对东亚粮食安全问题作出新的判断和解释。 本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介绍粮食安全问题的内涵和影响粮食安全诸因素,廓清基本概念,然后探讨粮食安全问题的基本命题:一国粮食安全问题源自粮食需求的刚性与粮食供给的不稳定性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笔者采用“重提布朗警示”的方式提出问题,并认为不仅仅是“谁来养活中国”,而是更多——整个东亚存在着潜在的粮食安全威胁。 第三章,具体分析东亚粮食安全的潜在威胁:分别分析中国、日本、韩国三个国家粮食供需状况和趋势,是从生产、需求与进口三方面加以把握的;而在寻找东亚产生潜在粮食安全问题的原因时,则是着重从东亚的农业资源禀赋、农业政策和经济制度方面加以分析的。 第四章,提出构建东亚粮食安全体系设想。必须树立新的粮食安全观,建立东亚粮食安全体系和安全机制;解决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非一国的努力所能奏效,应从东亚特殊区情出发,保持较高水平的粮食自给率是必要的;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确保农业生产要素——土地、水等资源不被乱占乱用,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投入,从而提高国内粮食供给能力,这是解决东亚粮食安全问题的根本途径;最后,构建地区合作机制,重视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达到安全与效率之兼顾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