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菌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患者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haoj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全球发病率约为14/10万。PD典型的临床特征为运动障碍,包括进行性运动迟缓、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和姿势步态异常等,同时可伴有大量非运动症状,如嗅觉减退、情绪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胃肠道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中,胃肠道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流涎、吞咽梗阻、胃轻瘫、便秘、腹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 syndrome,SIBO)等。便秘是PD最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约70%的PD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便秘;腹泻也被报道为PD的潜在前驱症状,发生率约13%。腹痛症状和腹胀症状也时有发生,但一般为间歇的,轻度的。有研究将以上PD患者的肠道功能障碍统称为肠易激综合征(IBS)样症状,在一项小样本的临床研究中IBS样症状在PD患者中发病率为24.3%。IBS样症状可造成PD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并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但目前,PD患者IBS样症状的病因仍不确切,治疗手段有限,疗效欠佳。可以肯定的是,肠道微生物群失调是PD患者IBS样症状的重要病因,且与IBS样症状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因此,探究以肠道微生物为靶点的治疗方式将为PD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FMT),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移植到患者的肠道内,从而重塑患者肠道菌微生物群稳态的方法。本研究旨在用本科室研发的“肠菌胶囊”对伴有IBS样症状的PD患者进行粪菌移植,并观察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材料与方法1.材料本课题以2019年3-7月就诊于陆军军医大学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内科门诊病人为研究对象(“肠菌胶囊”已获发明专利,发明专利号:ZL.201510304041.4,伦理审批号医研伦审(2019)第03号),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将30例伴有IBS样症状的H-Y1~3期的PD患者纳入本研究。利用本科室自行研发的“肠菌胶囊”对入组患者进行粪菌移植治疗。2.方法所有入组患者于实验开始后接受连续三周,每周一次的口服“肠菌胶囊”治疗,要求患者在第1、2、3、4和8周进行门诊随访,并以填写量表方式观察PD患者IBS样症状的变化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为FMT治疗PD的IBS样症状提供新依据。实验结果1.“肠菌胶囊”可显著改善PD患者的便秘和腹泻症状1.1“肠菌胶囊”显著增加便秘型PD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并改善大便性状:30例有IBS样症状的PD患者中有便秘症状的患者占26例。与治疗前比较,随访第8周时患者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增加[(1.31±0.67)vs(5.27±2.75)次],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明显改善[(1.77±1.03)vs(3.81±0.6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肠菌胶囊”显著减少腹泻型PD患者每周排便次数,并改善大便性状:30例有IBS样症状的PD患者中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占4例,与治疗前比较,随访第8周时患者每周排便次数明显减少[(18±1.87)vs(6.75±0.43)次],Bristol大便性状评分明显改善[(5.75±0.43)vs(4.25±0.43)分]。2.“肠菌胶囊”可有效缓解PD患者胃肠道不适,降低IBS-QOL评分、IBS-SSS评分和GSRS评分。2.1“肠菌胶囊”显著降低PD患者IBS-SSS评分与IBS-QOL评分,降低患者IBS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至随访第8周,患者IBS-SSS评分明显下降[(137.83±67.86)vs(46.67±64.52)分],IBS-QOL评分明显下降[(21.47±14.59)vs(5.47±6.4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肠菌胶囊”降低PD患者的GSRS评分,缓解患者的胃肠道症状:至随访第8周,患者GSRS评分明显下降[(7.7±2.72)vs(2.72±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肠菌胶囊”移植后受试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未发生明显变化,β-多样性有显著改变。门、种、属水平上均发现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度发生明显变化,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丰度升高,放线菌门丰度降低。在属水平上拟杆菌属、乳酸菌属丰度升高,普氏菌属、双歧杆菌属丰度降低。在种水平上普通拟杆菌、柔嫩梭菌、普氏粪杆菌丰度升高,普雷沃氏菌与Akk菌丰度降低。并且观察到肠道菌群中存在与GSRS量表、IBS-QOL量表和IBS-SSS症状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和负相关的差异菌种。4.随访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症状和血常规、肝肾功检查均未发生明显异常。研究结论本课题通过干预性临床研究方式初步探索了口服“肠菌胶囊”对改善PD患者IBS样症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口服“肠菌胶囊”可重塑伴有IBS样症状的PD患者肠道菌群,并改善PD患者IBS样症状和生活质量,治疗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背景:近年来,基于Ce的无机材料最近几十年来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医学等领域受到广泛应用,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方面:一是Ce容易获取,Ce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稀土元素,其开采和提炼比其它稀土元素更容易;二是Ce原子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Ce原子具有Ce3+和Ce4+两种价态,且两种价态之间容易实现相互转换,这使Ce的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近年来,CeO2-x纳米颗粒(Ceria nanopar
教师支持策略作为学习投入的关键影响因素,对保障疫情期间在线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通过对464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皮尔逊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探究在线教学环境中教师支持策略(给予挑战、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鼓励自主、激励认可、反馈评价等六个维度)对在线英语学习投入(含认知投入、行为投入、情感投入、社会投入等四个维度)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在线学习投入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研究背景和目的据最新全球癌症数据表明:我国胃癌的发病率(10.5%)与死亡率(12.4%)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三位。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细胞周期紊乱是导致胃癌细胞发生无限增殖的原因之一。目前胃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究其原因与我国胃癌诊断率低、胃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网络仍然不清楚密切相关。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于10%,而且胃癌5年生存率根据诊断时期的不同有极其显著性差异,胃癌Ⅰ期患者术后5年存活率约为9
背景尾状叶是位于肝脏背侧的一个独立的肝段,Kumon利用肝脏铸型模型对尾状叶解剖进行研究后将其分为三个亚肝段:Spiegel叶(又称左尾叶)、腔静脉旁部和尾状突。腔静脉旁部位于Spiegel叶与右半肝之间,是尾状叶及整个肝脏的核心,位置深在,其背侧为下腔静脉及第三肝门,前下方为第一肝门,上方为第二肝门,腹侧紧邻肝中、肝右静脉主干,起源于腔静脉旁部的肿瘤包括各类肝脏良性肿瘤、原发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等,
目的:1)探讨影响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2)研究3D打印技术在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内镜诊治中的指导作用。方法:1)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3例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同时通过患者术后返院复查随访资料获得肿瘤结局(结局定义为复发转移);2)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计算术后5年复
第一部分白内障患者术前PVA100%与BCVA的定性关系用于预测术后视力的准确性目的评估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Ⅱ,OQASⅡ)用于预测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准确性。方法前瞻性研究,筛选2019年2月到7月期间于大坪医院眼科由同一医生行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共计205人(259眼),根据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
脑水肿是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和脑卒中(Cerebral Stroke,CS)后继发的致命病理状态。脑水肿发生后,由于细胞外液的过多集聚会引起颅内压的升高,从而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脑水肿的实时监测对于TBI和CS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有积极作用。影像学方法和有创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监测是目前临床
研究背景:近年来,超声靶向微泡破坏(Ultrasound-targeted microbubble destruction,UTMD)在超声治疗领域的应用和研究不断深入和强化。前期实验发现UTMD辅助化疗能够使靶区肿瘤药物浓度明显增加,有效抑制肿瘤生长,进而延长实验动物的生存期。此外,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增强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的治疗效果也在临床试验中得到验证,实现了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超声增强肿瘤化疗的机
背景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TOF)是最常见的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一。肺动脉狭窄是其最根本的病理改变。肺动脉狭窄程度及肺血管发育情况是影响TOF患者预后的主要决定因素。TOF根治术总体而言围术期手术效果良好,但关于最佳手术时机和具体手术策略的选择仍存在争议。另外,术后严重瓣膜反流、心功能不全、持续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并发症也在威胁着患者的生存,使TOF患者面临再次手术甚至死
以群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以西部某新建师范院校在校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在线学习投入对学习绩效的解释结构模型。研究表明: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本假设对开展在线学习行为研究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拓展性;大学生参加在线学习的内部动机越强,其情感投入、学习绩效越高;情感投入度越高,其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度越高;增强线上交互有助于强化情感投入;增强情感投入有助于强化内部动机对认知投入的影响和线上交互对行为投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