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絮凝—水解酸化—A~2/O组合系统反硝化除磷性能研究

来源 :安徽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laos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采用的组合系统由生物絮凝、水解酸化以及A~2/O三个工艺单元组成。该系统的特点是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将水中的颗粒态、胶体态等有机物聚集并由水解酸化工艺(ABR工艺)将其转化成易被利用的小分子类有机物。水解酸化产物再作为碳源投加至A~2/O工艺的缺氧池中,提高系统的脱氮、反硝化除磷等过程的效率。本试验主要研究组合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主要讨论混合液回流比、污泥回流比两个因素对系统反硝化除磷的影响。研究混合液回流比的影响时,设定污泥回流比r=100%,分别选择R=100%、200%、300%以及400%。研究污泥回流比的影响时,设定混合液回流比R=300%,分别选择r=60%、80%以及100%。监测不同工况下系统的总磷、COD以及总氮变化情况,再根据物料衡算公式计算出缺氧池内的除磷量(反硝化除磷量)占总除磷量的百分比。试验主要成果如下:(1)研究混合液回流比的影响时发现,随着内回流比的增大,反硝化除磷的比例呈先增后减的趋势,百分比分别为:11.17%、18.99%、26.22%和20.43%。组合系统对COD的去除率的变化不大。去除效果均能达到工艺的设计要求(《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出水一级A标准)。当R=100%时,出水总氮的浓度值已达不到排放的要求。而其他三种工况下总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出水浓度均能达到出水的水质要求,且当R=300%时,系统对总氮的去除率达到了70.76%,为这四种工况中总氮去除率的最高值。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包括系统的反硝化除磷性能、脱氮性能以及运行能耗等),选择的最优混合液回流比为R=300%。(2)研究污泥回流比的影响时发现,随着污泥回流比的增大,反硝化除磷占除磷的比例却呈下降的趋势,百分比分别为:19.04%、14.05%和9.41%,所以就反硝化除磷来选择最佳的污泥回流比应为60%;对COD这一指标进行分析时发现,污泥回流比对COD的去除影响并不明显。在三种工况下COD的去除比较稳定,各工况下出水的COD浓度值均能达到设计的出水水质要求(一级A标准);对总氮进行分析时发现,随着污泥回流比的增大,系统的脱氮效果呈现增强的趋势,在r=60%、80%和100%时系统脱氮效果均较良好,三种工况下系统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58.76%、66.88%以及67.93%,出水总氮浓度的平均值均能达到出水设计要求(小于15mg/L)。但r取60%时,系统的出水总氮浓度并不稳定,存在超高设计要求的总氮值,就脱氮效果来选择,r应该选择80%或100%。综上所述,就反硝化除磷效率而言,选择的最佳工况为r=60%,R=300%;若综合脱氮以及反硝化除磷来考虑,应该选择r=80%,R=300%。
其他文献
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 .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就要充分究掘学生的想象力 ,大胆猜想、大胆尝试的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 ,敢于打破传统的教
汞作为重金属元素对生物具有危害性,甲基汞对生物危害性更大,水环境中的汞通过生物富集和逐级放大,在鱼体内大量富集。鱼类则是人的食物来源之一,过高的鱼汞含量可使人体造成
从阅读文学得来力量的体验,从我的幼年一直伴随到现在。我的双亲是文学爱好者,母亲珍藏书,给书包上漂亮的封皮,看书前洗净双手,不在书上弄一点折皱,阅读有隆重的仪式感。8岁那年,我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负面心理状态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3月其间来我科就诊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56例,分为常规组和综合组,每组各28
在地震观测仪器研制过程中,科研人员为了实现电路设计的合理性、准确性,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反复调试和修正。利用Matlab软件的仿真技术,对电路系统进行建模与仿真分析,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