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杆支护优化及工程应用研究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385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徽省和山东省作为我国重要煤炭能源基地,随着煤矿开采深度不断增大,深井软岩巷道面临高应力环境,巷道存在变形严重、支护困难等问题,造成巷道返修频繁和锚杆失锚安全事故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巷道正常施工和威胁人员安全。本文基于安徽省和山东省矿区地应力测试分析结果,明确了安徽和山东矿区地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安徽淮南矿区潘三煤矿为例,对潘三煤矿地应力进行实测,并模拟分析在巷道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成不同夹角时巷道围岩应力与锚杆轴力变化规律,发现巷道变形不仅与地应力大小相关,而且还与巷道轴向和最大主应力方向有关,对高应力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正交试验分析锚杆加固岩体影响因素作用,对锚杆支护工艺进行改进,提出了锚杆锚固优化方案,并将其应用于高应力软岩巷道支护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安徽省和山东省矿区软岩巷道锚杆支护提供借鉴。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通过对安徽、山东矿区地应力测试结果分析,发现安徽和山东矿区是以水平应力为主的高地应力矿区。以淮南矿区潘三煤矿为例,采用应力解除法对潘三煤矿地应力进行了现场实测,得到潘三煤矿地应力大小及分布规律,潘三煤矿为典型高地应力矿井,以南北向水平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且水平应力与垂直应力差值和最大与最小水平应力差值均较大。现场发现当巷道布置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近似垂直时,巷道变形量急剧增加。
  (2)对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巷道布置轴向成不同夹角的巷道锚杆锚固支护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当巷道布置轴向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的夹角在0°~30°时,巷道围岩应力较为缓和;当夹角大于30°时,巷道顶部和底板区域应力显著升高并且应力集中程度增大;锚杆自由段轴力呈“一”字状分布,锚杆锚固段轴力呈“乀”字状分布,帮部锚杆轴力随最大水平主应力与巷道轴向所成夹角增大而呈负相关,顶部锚杆轴力随夹角增加呈正相关且增加显著。当夹角大于30°时巷道顶板逐渐转为重点支护区域,应加强锚杆对顶板支护。
  (3)对于局部变形严重的高应力软岩巷道,采用加长锚固锚杆或全长锚固锚杆支护存在锚杆承载能力低和锚固段受力不均的现象,无法依靠锚杆支护解决巷道大变形的问题。通过设计锚杆拉拔试验正交方案开展锚杆加固岩体影响因素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锚杆失效首先发生在锚固体与试块粘结界面,锚杆拉拔锚固失效经历了弹性-塑性-破坏6个动态阶段,不同锚杆加固岩体影响因素组合对锚固失效和锚杆极限拉拔力作用不同,其中试块强度和锚杆预应力对提升锚杆极限拉拔力影响显著。
  (4)基于对锚杆加固岩体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高预应力后张法全长锚固支护工艺,并研发高预应力减摩垫片和高预应力全长锚固锚杆。对高预应力后张法全长锚固支护的受力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支护围岩承载能力进行了理论计算,并采用测力锚杆对高预应力后张法全长锚固支护与传统加长锚固支护、全长锚固支护进行了室内和现场试验对比。高预应力后张法全长锚固支护方法具有高预应力支护与全长锚固支护的特点,在全长锚固的基础上使得预应力得以向围岩内传递,增大围岩压应力区范围,形成更有效的锚固围岩承载结构,在现场试验中有效控制了围岩变形;同时高预应力后张法全长锚固支护方法使锚固界面剪应力分布更加平缓,减少应力集中出现,有效避免了脱锚失锚事故发生。
  (5)对非均匀应力环境中的深埋圆形巷道围岩-锚杆受力力学机制进行了分析,并考虑围岩软化、扩容和锚杆锚固效应影响,推导了不同水平应力下围岩弹塑性区应力、位移表达式以及锚杆轴力和锚固界面剪应力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对围岩侧压系数、锚杆预应力、围岩弹性模量和锚杆长度四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侧压系数是影响巷道锚固破碎区形态的主要因素,不同锚固破碎区形态造成巷道不同位置锚杆受力分布不同;通过锚杆支护抑制巷道锚固破碎区变形是控制巷道变形重点,提高锚杆预应力和改善围岩强度可以显著提高锚杆支护质量,只改变锚杆长度对改善支护效果影响很小。
  (6)根据高地应力软岩巷道地质环境以及现有围岩分类标准,提出了以地应力测量结合围岩分级指标为基础,测力锚杆全程监测为依据,高预应力全长锚固技术为核心并采用数值模拟修正的动态支护优化方案,对巷道重点支护区域进行局部支护强化设计。结果表明:该支护优化方案改善了围岩特性,通过增加围岩有效压应力来减小巷道变形量,提高了围岩抗变形能力,支护效果比较显著。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沿海软土地区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水泥搅拌桩作为一种软土地基加固技术被广泛采用。水泥搅拌桩具有施工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能有效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减小地基的沉降,加快地基土的固结。  目前,关于刚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沉降、固结以及承载力等问题研究的较多,而对柔性荷载作用下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的相关问题研究较为缺乏,其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本文以高恩高速为依托,通过现
轮胎颗粒压实稳定土(CSSRC)是由原料土、废旧轮胎颗粒、水泥及水经充分混合搅拌后击实制成的一种密度和强度可以调节的混合土。它的压实特性、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会受到各种原材料自身物理力学性质及配比的影响。本文采用室内试验测试了各原材料对CSSRC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探讨了各组成材料对混合土强度特性及变形特性的影响机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  (1)测试了轮胎颗粒与水
TRD(Trench cutting Re-mixing Deep wall)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作为一种新兴的基坑围护结构形式,在国内的各类基坑工程均得到了成功的应用。其中,型钢间距和水泥掺量是影响TRD工法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力学性能的主要结构参数,直接影响墙体的应力和位移。本文以杭州市某综合管廊基坑工程为背景,根据现场的实测结果,位移、轴力等远小于报警值,说明搅拌墙围护结构的设计偏保守,可以通过
混凝土的碳化速度不仅受到温度,相对湿度和CO2浓度等外部因素的影响,混凝土内部孔隙饱和度也会对其碳化速度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混凝土碳化速度与孔隙水饱和度的关系,本论文采用控制变量法与物理实验结合,研究了混凝土碳化速度与饱和孔隙水的关系,具体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  (1)研究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碳化速度的影响。首先按中国、法国和欧洲三种不同预处理方式对混凝土试件进行预处理,然后对混
学位
空腹梁作为组合空腹板的重要组成单元,或单独使用的独立构件,其承载力、挠度、破坏形态等受开孔率、孔洞长高比、开孔大小、抗剪键尺寸、孔洞分布情况、设置倒角与否、倒角的形式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通过专门的试验和理论分析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通过改变各影响因素,设计了1根实腹梁和7根空腹梁,此8根试验梁全长均为3000mm、横截面尺寸均为300×75×5×7(单位:mm),按简支梁进行承载力、挠度
学位
土体作为天然的地震缓冲介质和构筑物地基,其不同结构的阻尼特性尚需深入探究。本文研究了南昌地区位于不同深度的多种工程地基土体阻尼特性(包括粉土、粘性土、红土、淤泥土,其中粘性土细分为粉质粘土、淤泥质粉粘土和素填粘性土),不同土体原状样和重塑样之间的阻尼振幅谱变化规律。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了微观土样模具和土体专用阻尼测试盒,借助能谱元素分析仪(EDS)获得了土体试样的元素成分,分析了不同三相配合比土体
学位
厌氧膜生物反应器(AnMB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出水水质优良、占地面积小、能够产生清洁能源(生物沼气)等显著优点,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地关注。但是,膜污染一直是制约AnMBR广泛应用的障碍之一;膜污染降低污水处理效率,增加膜清洗和膜组件更换频次,提高运行成本。针对该技术瓶颈,本研究探讨了群体淬灭(Quorum quenching;QQ)方法用于AnMBR膜污染控制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通
学位
降雨入渗是影响边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江西省域范围内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层状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结合现场调研、室内外试验、模型试验和GeoStudio2018数值模拟软件,选取四种典型降雨工况,比较层状土质边坡在耦合和非耦合状态下各个土层、坡顶、坡肩、坡面、坡脚、坡体内、坡底面共七个监测点处的持水响应特征。研究四种典型降雨工况下层状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坡面和坡体的变形破坏情况和强度衰减规律。  通过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资源、能源需求的逐渐增加,我国迫切需要修建一批深埋长隧洞。得益于机械化的进程和其所具有的安全、经济、环保、高效等方面的优势,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TBM)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硬岩隧道开挖。TBM工法前期设备投资巨大,TBM对岩体条件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存在较高的风险,但目前却无针对性的围岩分级方案用于指导TBM工法选择和掘进施工。因此,研究适用于TBM施工隧
不少城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可利用的土地资源日益减少,人们开始向地下要空间的理念越来越强烈。一方面,伴随着高楼越建越高,基坑开挖也越来越深,并且在结构自身荷载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出现了“超补偿式基础”,其中遇到的工程技术、环境问题以及发生的工程事故亦越来越多,这其中以抗浮失效事故最具代表性;另一方面,对于裙房建筑地下室乃至纯地下车库而言,由于水浮力引起的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尤其是南方地区年复一年突如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