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进入快速城镇化阶段,各地纷纷涌现出住宅建设热潮,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邻里单位”理论为基础的层级分明的居住空间组织模式,伴随着城市扩张开发规模不断扩大。模式化的封闭式社区开发建设造成城市街道活力丧失、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和城市交通压力等城市问题。同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网络的发达使居民能够方便的获得所需服务而不必求助邻里,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传统邻里关系的消解。开放式社区建设以创造公平和谐的人居环境为出发点与归宿点。文章通过借鉴国内外开放式社区规划实践经验,构建与城市互融共生的开放式社区的建设策略并建立评价其适宜性的评价办法。文章分为六部分,首先介绍研究背景与意义,并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在此基础上明确研究内容、方法与研究框架;其次,从规划理论、空间模式和构建方法三个层次对当前我国社区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进而对社区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再次,在广泛的实地调研基础上,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论证影响社区开放性的主要影响因子,选取社区区位、街廓尺度、道路规划设计、公共服务设施布局、社区开放空间设计、社区边界设计、社区多样性、社区管理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分析得出的相关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构建策略。并提出开放式社区模式的开放适宜度评价方法,并进一步通过AHP评价模型对现实案例进行评价。用以指导开放式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增强社区与城市关系、促进邻里交往和提升街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