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源数据的无缝定位技术研究

来源 :重庆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bin198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缝定位是一种全覆盖的无线定位技术,目前单一手段的无线定位跟踪技术在定位的空间、精度上都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例如,广泛应用的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定位精度依赖于观测到的可见卫星数目及其几何空间布局情况,而在高楼耸立的城市等特殊区域会形成定位盲区,在这些区域接收机天线因受到遮挡,只有2颗甚至更少的可见卫星能被跟踪,且几何精度因子也很差,这使得定位精度大大降低,不能满足定位的需求。伪卫星和基于地面广播的数字电视(DTV)系统则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有益补充,伪卫星的加入使得几何精度因子变小,提高了定位的精度。而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台遍布在全国各个县市,发散功率大、覆盖范围广、频谱资源丰富,且基于DTV信号定位,无需改变数字电视台的设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主要研究边缘地带GPS受到遮挡的定位情况,选择伪卫星和DTV定位技术作为GPS定位技术的有益补充。即将不同的观测量值结合起来,是使无线定位跟踪技术达到高精度、无缝性以及高实用性的有效途径。   本文首先给出了无缝定位的实现方案,接着对一种能够同时接收到GPS和DTV信号的双频微带天线进行可行性仿真分析,然后利用EKF算法对GPS与DTV组合定位跟踪技术进行了仿真,最后研究了GPS与伪卫星结合的GDOP性能以及一种基于行列式值的优化选星算法。论文取得了以下成果:   第一,对一种能够同时接收到GPS和DTV信号的双频微带天线进行可行性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天线的辐射特性好,实用性强,为本文的无缝定位模型中GPS与DTV组合定位的前提做了验证的工作。   第二,对一组GPS接收机采集到的真实数据的程序,用Visual C++进行编译并提取出所需的数据,仿真对比分析了室外GPS单点定位的最小二乘算法与求差算法的性能。同时给出边缘地带GPS与DTV组合定位模型框图,并用EKF算法实现了动态定位跟踪,仿真表明使用EKF滤波的跟踪轨迹能够较好地沿着目标运动的真实轨迹前进,证明了在边缘地带利用GPS与DTV进行组合定位的可行性。   第三,仿真结果表明,增加伪卫星数目可提高系统定位精度。同时,针对GDOP运算工作量大的问题,研究一种基于行列式值的优化选星算法,并把它成功应用到GPS与DTV组合定位系统当中。仿真证明,与传统GDOP选星法相比,行列式优化选星算法具有计算复杂度低、耗时短、精度较高的优点。
其他文献
Ad Hoc网络作为一个完全无线的、节点可移动的且无需任何基础架构的无线网络,可在任何环境中组成一个区域性的通信架构。伴随着Ad Hoc网络应用的发展,一些面向组播的应用,比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牌照的颁发,标志着我国将由第二代通信系统(2G)时代向3G时代迈进。第三代移动通信有WCDMA,CDMA2000、TD-SCDMA、WiMAX几种不同的标准,不同的通信标准
随着科技的发展,全球定位系统(GPS)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但由于所采用的技术存在局限性,致使传统的定位系统可工作的环境受到较大限制。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宽,系统需要能够工
移动Ad Hoc网络是由一组带有无线收发器的移动终端组成的一个多跳临时性自治系统。与传统网络相比,其拓扑结构的动态性、无中心无基础设施、无线信道的开放性和不稳定性等特
目前,移动互联网被普遍认为是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新一个技术周期,而车载互联网显然是其主要应用领域之一。但是在快速行进的旅客列车上以集中接入模式提供高质量的宽带互联网接
无线通信发展至今,人们对无线传输的数据速率与服务质量的要求正在不断地提高。与主要传输语音业务的第1、2代无线通信系统不同,第3、4代无线通信系统还应该能够支持数据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