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关注自由与创造正成为一种社会价值与人生价值的追求目标、正改变着学校教育的价值取向,而这也正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本真所在。教育者们已逐渐意识到,学校美术教学不完全是知识的传授,而应侧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以一种自由与创造的精神来学习其它新的知识。本文试图按照历史的追寻——理论的阐释——方法论意义的建构这一思路来探讨自由与创造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本真追求。考察西方和我国学校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变迁,使我们看到了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美术教育价值观,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带给我们的启示;从我国当代学校美术教育价值取向的外在表现,使我们看到了当前学校美术教育中存在的德育化、形式化、专业化等问题。自由与创造作为人类追求的价值理念,闪耀在中外哲学思想、美术创作理论以及学校美术教育思想之中。无论是古代中国哲学家孔子、庄子,还是西方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尼采;无论是中国传统美术之“气韵生动”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一画论”说,还是现代艺术大师罗丹、马蒂斯、林风眠;也无论是教育家卢梭、席勒、杜威、里德、罗恩菲德,其思想的核心都离不开关注人对自由与创造的追求,这是传统美术理论与当代美术教育思想跨越时空的相通。追求自由与创造是美术教育的起点,也是其本真意义所在。本研究认为,自由与教育、自由与艺术、创造与教育、创造与艺术之关系的深远与密不可分的存在状态,使自由与创造构成了自然的联系与互为依存的关系,也正是自由与创造之合力共同构成了学校美术教育的本真意义。学校美术教育旨在通过培养学生视知觉的自我发现和独立的审美能力来实现自由与创造的艺术人生;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提高其创造才能。从自由到创造再到自由,这样循环上升的推进方式使自由与创造成为了美术教育的本真追求。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使美术的范式由传统的造型艺术走向多元的现代视觉艺术。本文在方法论层面上提出通过解放固有的意识形态、建立学生主体意识与个性、改变“异化”的自由来建立自由精神,使学生能自由与和谐地成长。通过发展视觉认知能力、培养视觉审美能力、激发视觉创造能力来开发学生的艺术视觉能力,使他们能用自己的感受来认识艺术和创造艺术。在学校美术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自我意识、加大美术活动中的体验维度、扩大美术创造的表现语言来促进学生的自我表现,使他们更自由、更自信、更具创造能力。通过培养情感、下放权利、缓和竞争、善用启发、选择赞美等方式来激励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使自由与创造的学校美术教育本真落到实处。在学校美术教育研究中,必然涉及到有关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的讨论。对于学校美术教育本真实践建构的研究,我们必须处理好艺术与科学、形式与内容、工作与游戏、解释与接受这几对关系。艺术与科学的再次结合更有利于我们对自由与创造的追求。在美术创造中,形式与内容由相互争斗到彼此和谐,为我们找到实现自由与创造的理想之路。学校美术教学工作与游戏相互交替,以达到自由与创造的教与学的境界。当教师在解释艺术作品与学生在接受艺术作品中摆脱了语境上的束缚,才能使学校美术教育走向开放的、自由的、具有创造性的审美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