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是中华儿女的祖先们用智慧创造的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灿烂结晶。这些承载着历史与记忆的作品将以何种方式呈现,又以何种方式传承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的毕业作品《汴绣》,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下这一“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在拍摄纪录片时,把握纪实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尤为重要,纪实性是在保证纪录片真实前提下的一种纪录手段和美学风格,经过对真实地再现和审美技巧的运用形成了纪录片独特的审美特征。本文对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过程的纪实性与审美性展开探究与剖析:从采访、镜头、用光和同期声等技术手段分析非遗题材纪录片中纪实性的具体运用;从解说词的美化、音效与蒙太奇运用等艺术手段把控分析纪录片的审美性,最后探究纪录片纪实性与审美性的关系。创作者在策划拍摄纪录片时就应当充分考虑纪录片纪实性与审美性对纪录片本身的艺术和思想价值,在不违背真实原则的情况下用纪实手段对非遗手工技艺进行纪录,通过平衡生活的“真”与艺术的“美”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