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微生物区系由细菌、古菌、病毒和单细胞真核生物组成,代表1014个微生物细胞/人,它们在我们的体内和平地生活。这些微生物存在于我们的皮肤、泌尿生殖系统、呼吸道和胃肠道。人体是由自身细胞和微生物组成的超级生物体,这些微生物在相应部位寄居,形成相对稳定的群落,并与人体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成为具有共生关系的统一体,称为微生态系统。研究肠道微生态主要就是研究肠道微生物数量、种类、组成及代谢产物与疾病的关系。人体肠道内有1000-1150种约100万亿细菌,是人体细胞数量的10倍,还含有少量的真菌、病毒,人类的肠道中微生物种类繁多,包括细菌、古生菌、真菌和病毒等。其中拟杆菌和厚壁菌为主要成分,放线菌、变形菌和疣微菌为次要组分。人体健康与肠道菌群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宿主与肠道菌群通过相互作用使肠道菌群处于生态平衡,各种原因导致的肠道菌群失调会影响人体的健康,导致各种疾病的产生。因此,从肠道微生态着手研究其与各个器官和系统的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间歇性禁食(IF)一般是指在12h到24h时间内无饮食摄入一种禁食行为。禁食期间禁止摄入一切食物和水,仅依靠体内的能量储存以保障生命活动的需要,以达到治疗或预防某种疾病的目的。间歇性禁食的饮食干预方案有助于肠道菌群的健康,但这种效果可能会受到确切的禁食方案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不同禁食时间对小鼠肠道菌群形成的影响。健康的C57BL/6J雄性小鼠每天禁食12、16或20h,持续1个月,然后让所有小鼠自由饮食延长一个月。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肠道微生物群,并记录进食情况。对比饮食限制阶段和费饮食限制阶段,观察各组小鼠在各试验阶段的饮食、体重和肠道菌群环境的差异性。本研究获得以下研究结果:1.禁食期间,所有小鼠的进食量没有明显差异。恢复自由饮食后,所有小鼠都处于自由饮食阶段,进食量会有明显的上升,直到60d,所有小鼠的进食量与刚禁食的小鼠的进食量没有显著差异。16h/d禁食组和20h/d禁食组的小鼠在这个试验阶段进食量较稳定。2.在限制饮食期间,减少食物摄取时间并没有导致体重下降。在恢复自由饮食后,体重也出现了新的稳定值,但新的稳定值跟30d时小鼠在禁食阶段的稳定值没有太大差异。各组小鼠的体重在整个试验阶段相对稳定。3.16h/d禁食方案会导致庞微菌科(Akkermansia)水平显著升高,别样杆菌属(Alistipes)水平下降。16h/d的禁食模式导致菌群网络中有更显著的相关性和更多的菌群聚类。4.间接性禁食对小鼠影响是显著的,当恢复正常饮食后,随着影响的消失,小鼠的各项指标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由于禁食时长的不同,恢复的效果显著性有一定的差异。综合所有数据,对比分析发现,16h/d的禁食时长是相对健康的,当恢复正常饮食后,小鼠的肠道环境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综上,对比分析发现,16h/d的禁食方案是相对健康的,当恢复正常饮食后,小鼠的肠道环境维持在一个健康的水平。所以,此次研究的结果对我们设计实验的初衷给予了一个满意的结果。但这项研究只是在短时间内对一小群动物进行的。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一种能够提供长期有益效果的最佳禁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