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信息不对称水平及其性质的研究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仅影响投资者所面对的逆向选择风险,而且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市场相应功能的发挥。本文基于中国沪深股票2004-2008年的高频交易数据,利用Easley等(1996)提出的经典EKOP模型推算知情交易概率(PIN),研究我国股票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程度。 本文首先以信息交易的微观结构理论为依据介绍信息交易的性质和信息效应的实证检验,分类梳理出历史文献中衡量信息不对称程度的绝对指标和间接代理指标,并详细给出EKOP模型对PIN指数的推导过程。接着,本文分别计算出PIN指数和其它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信息不对称指标,考察这些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1) PIN指数在2007年前后有较大波动,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2)具有较大交易规模的股票其PIN值明显小于交易规模较小的股票,股票收益率越高则PIN值越高,而按换手率、公司规模和公司账面价值分组的PIN值则变化不大;(3) PIN值与其它信息不对称指标也有显著的相关性,说明了PIN指数在衡量信息不对称方面的有效性;(4)另外,通过与国外文献计算出的PIN指数进行对比,本文发现我国股市信息不对称程度更为严重。 为了考察PIN指数的长期和短期特性,本文分别运用年度和季度数据分别进行测算,(1)年度数据计算的PIN值来看,它与股票买卖价差和超额收益率存在稳定的显著正向关系,即PIN指数越大,买卖差价越大,股票也将具有更大的超额收益率;交易规模越大的股票PIN值越小,规模越大的公司PIN值也越大。(2)季度数据计算的PIN值来看,季度值的回归结果和年度值差异不大,但短期超额收益率与PIN值呈现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