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体画面理论的iPad电子教材设计与开发——以《发展心理学》为例

来源 :天津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yang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美国新媒体联盟发布了《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文章指出未来五年内影响高等教育的六大信息技术,其中与我们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平板电脑和大规模的网络课程榜上有名。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全球的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平板电脑着迷,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苹果公司的iPad系列平板电脑。平板电脑是集合了笔记本电脑,pc机和智能手机的相关功能,可以下载海量应用程序,含有高科技的新型便携移动设备,其应用软件的范围涉及教育、医疗、艺术、建筑、生活等各个领域,无时不刻地给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便利。  教育的更新换代的离不开科技的支持,传统图书迟早会被电子图书所取代,相比传统的纸质教材,电子教材提供了更多样的教学形式,节约了资源和印刷成本,具有存储量大和便于携带等优势。而与普通的电子教材相比,面向iPad的电子教材除了要传递准确的教学内容外,如何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也是教学设计者需要重视的一个方面。设计iPad电子教材的实质是让学习者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教学内容,这就要求在教材设计上必须做到符合教学目标、准确传递,并能产生良好的用户体验。而基于iPad的电子教材在我国刚刚是起步阶段,目前对于它的设计和开发却没有明确的流程和依据可供参考。  本研究针对国内外电子教材的发展,在进行大量文献调研的基础上,较深入地研究了电子教材、多媒体画面理论和iPad,探讨了基于多媒体画面理论的iPad电子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流程,设计开发了《发展心理学》课程的电子教材。
其他文献
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特征、综合素质形成的关键时期。高中班主任与家长的有效沟通,可以调动家长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深度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
学位
面对全球化背景下创新人才的竞争,以及国内敲响教育质量警钟的“钱学森之问”,高校创新实验班的诞生具有浓厚的时代感。高校创新实验班既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创新尝试,也是人才培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