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系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C和养分循环的重要环节。本研究采用埋袋法对红松(Pinus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两个树种细根(<2mmm)、中根(2-5mmm)和粗根(5-10mm)在不同土层(10cm、20cm和30cm)的分解速率和养分动态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根系的重量保持率随时间增加呈下降趋势通过Olson指数衰减模型拟合计算出年分解系数k。结果表明:(1)在10cm土层处,红松细根、中根、粗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4223、0.3112、0.2791;枫桦依次分别为0.2749、0.2142、0.2377。(2)在20cm土层处,红松细根、中根、粗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4022、0.2976、0.2393;枫桦依次分别为0.2593、0.2139、0.2329。(3)在30cm土层处,红松细根、中根、粗根的年分解系数分别为0.3644、0.2898、0.2489:枫桦依次分别为0.2707、0.2119、0.1931。由此可以看出,红松各径级根系分解速率均显著(P<0.05)高于枫桦;基本呈现分解速率随直径的增加而减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土层深度对根系分解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根系分解过程中,两树种各径级根系均是N浓度增加,而C浓度变化无明显规律。在根系分解的不同时期两树种各径级N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释放或富集,没有明显的规律。分解473d,红松细根释放N元素,中根和粗根富集N元素;枫桦细根和中根表现为释放N元素,粗根为富集N元素。采用土钻法对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3个土层(0-10cm、10-20cm、20-30cm)中根系的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阔叶红松林根系总生物量为10.27 t/hm2,显著高于枫桦次生林7.19 t/hm2 (P<0.05)。两林型中生物量最高的均为粗根,表明粗根在根系生物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两种林型总根系生物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阔叶红松林和枫桦次生林内根系在0-20cm土层中所占比例分别为72.4%和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