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在今后的十五年中,要加快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争取到二O二O年,把我国的农村人口的50%转化成市民,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是涉及到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工程。我国目前共有农民工2.3亿人,连带其家属共有5亿多,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将对农民工产生巨大的需求,拉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业和城市转移,这意味着进城农民工的规模将继续扩大。农民工市民化是关系着我国能否实现工业化、城市化目标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因此,研究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障碍及途径等问题是把我国建设成现代、文明、民主的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关键问题。农民工问题的实质是中国农民的非农化和现代化;症结所在是农民工与城市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农民工不仅很难享受城市提供的公共服务,而且连一些基本权利也无法得到保障;解决的途径是逐步使大部分农民工市民化,成为城市市民。农民工市民化涉及进城农民工的公共服务(产品)享受、基本权利保护、社会经济适应、城市生活融入及社会成本等问题,因此农民工市民化的最终实现,不但需要进行相关制度创新,逐步消除农民工市民化的制度障碍,而且还要加大相关投入,解决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基本权利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享受的资金需要,即需要承担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因此,农民工市民化的核心难题就是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问题。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农民工市民化问题进行了研究:一是农民工的产生及其含义,阐述了我国农民工产生的内外因素及他们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地位及作用。二是农民工市民化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说明了农民工身份转换的所需的条件及农民工成为市民化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三是从内外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所受障碍的进行分析。四是从社会制度、国家政策、思想观念等几个方面指出了我国农民工市民化的途径和方法。五是论述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的相关问题。通过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为我国认清农民工市民化的重要性及其对策和途径提供一些理论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