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经济影响研究

来源 :安徽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43608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具有天生的弱质性和广泛的外部性,因此,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对农业的财政投入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保障。作为中部地区的安徽省,既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也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安徽省农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不仅关系着本地区的农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也对全国经济的稳定和国家粮食的安全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安徽省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对安徽省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支出理论和农业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选取了安徽省1988—2010年相关财政支农支出与农业产出的数据,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学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并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巴罗(Barro)自然效率法则,估计了安徽省财政支农投入的最优规模。全文分为五个部分来论述:第一部分是文章的导论,分析了财政支农的研究背景、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分析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首先对财政支农支出的概念及范围的界定作出了说明,然后分别从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财政支出理论和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财政支农的理论依据,为全文作理论铺垫。第三部分是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分析,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安徽省1988—2010年的财政支农规模现状、财政支农支出的强度现状和财政支农支增速与经常性财政收入增速比较现状三个方面对安徽省财政支农支出的现状进行描述性的分析。第四部分是实证研究,运用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实证研究和分析了安徽省财政支农投入与农业产出之间的关系,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巴罗(Barro)法则对安徽省的财政支农的最优规模进行了合理的估计。最后一部分是主要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根据实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和安徽省财政支农的实际情况,就如何促进安徽省农业经济增长提出了合理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2007~08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最大的金融危机,它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和金融生态,对金融监管、货币政策、金融稳定框架和金融体系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危机爆发的一
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与产业转型在同样的社会背景与经济背景下,相伴发生,或者互为传导式的发生。都面临着国内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国家经济转型势在必行的大背景,全球金融危机的
学位
2011年是团购市场异常活跃的一年,但2012年的CNNIC报告中却显示许多团购商家都面临着客户下单转化率低、难以盈利的尴尬局面。究其原因,在线信任的缺失是导致这种局面的一个重
传统货币政策传导理论认为货币政策通过改变经济货币规模而达到对于经济的调控,银行作为联系资金注入方与需求方的最重要中介机构,其信贷渠道对于货币政策的传导发挥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劳动收入份额出现了明显下降,并且长期保持在低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