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食用植物油消费需求保持持续增长的趋势,消费者对食用植物油的安全性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所研究的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一种常用的增塑剂,被广泛用于食品包装。而PAEs分子的亲油性导致其极易从食品包装中迁移到食用植物油中。目前对于食用植物油中PAEs的分析还存在如下问题:检测设备昂贵、样品基质复杂、有机试剂消耗大等。再者,由于PAEs种类繁多,并且目前对于食用油中PAEs的污染情况调查研究并不多。针对此类问题,本文在本课题组已建立的一种食用油中PAEs总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结合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检测分析食用植物油中PAEs含量。本方法的创新点在于用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对色谱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本试验解决了样品基质复杂、重叠峰干扰等存在的问题,准确的测定了食用油中PAEs总含量,并评估了其污染情况。本文主要研究了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应用在食用油中PAEs含量测定中,研究了PAEs总量与部分PAEs分量比例分布情况。主要内容如下:1、本研究首次将多元曲线分辨-交替最小二乘法(MCR-ALS)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数据分析,成功检测了植物油中PAEs总含量,该方法使用一种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我们所需的数据从复杂的数据矩阵中提取出,达到对目标分析物的数学净化处理,不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净化处理过程,达到了“绿色化学”的目的。本试验测定了116种植物油中PAEs总的含量,这116种植物油样品的色谱峰中存在着重叠峰等情况,对实验的定性与定量造成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试验将MCR-ALS应用于27种PAEs总含量较大的植物油的数据分析中。在27种植物油中,共有22种植物油中存在PAEs,另外5种植物油中的分析物不是PAEs,而是其他的干扰物质。本试验在最优条件下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该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15μg mL-1(r≥0.9992),方法的检测限(LOD)为1.0μmol kg-1,定量限(LOQ)为1.3μmol kg-1。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分别进行两水平加标回收率试验来评价,在高、低两加标水平下,样品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410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5.5%。2、本试验建立了一种基于液液萃取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气质联用仪检测了植物油中易受污染的、毒性较大的6种PAEs。该方法选取了两种萃取剂:乙腈和四氯化碳。植物油经乙腈萃取后,提取上清液,再经四氯化碳萃取,离心进样分析即可。该前处理方法不需要传统的固相萃取等复杂的操作过程,试剂用量少。并在最优试验条件下对该方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6种PAEs在浓度0.015μg 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4),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1%120%,日内日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小于15%和14%,方法的检测限结果为0.050.18μmol kg-1,定量限结果为0.150.54μmol kg-1。分析结果发现,22种植物油中只有5种植物油的DBP、DEHP两种PAEs的含量低于国标特定迁移限量,其他植物油中的PAEs含量均高于国标特定迁移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