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爱情是人类生命中所独有的情感体验,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所有艺术形式共同歌颂、描绘的主题之一。《诗经》中的婚恋诗,系统完整的表现了我国古先民的情感体验和探索,成为我国爱情文学的滥觞。而作为我国古先民的原始生活记载,它广阔而丰富的内容,也是我国古文化和古文明的载体,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和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典籍。《诗经》兴象中的各种动植物兴象逐渐超越了原始的观念内容,从以宗教法术为核心的原始文化的混沌状态中分化并独立出来。本文将从原始图腾观、巫术阴阳观、和婚恋习俗这三个方面分别来分析,《诗经》婚恋诗兴象背后的相关原始文化渊源。图腾崇拜是原始宗教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这种宗教形式中,图腾动物与始祖有着相同的意义。而“天人感应,万物有灵”为重要特征的原始思维模式也是人类对于生殖的神秘力量产生畏惧的心理而产生生殖崇拜文化的原因。我国古代民族盛行着两种最为重要的图腾——鸟和鱼,在《诗经》中出现的它们不仅仅是诗人自我情感的载体,同时也传达着先民的崇拜心理和情爱意识。《诗经》婚恋诗中用以起兴的植物多起到了赠物达情的特殊作用,反映了盛行于上古的采摘习俗和投赠之风。而这些以采摘起兴的诗篇,正反映了早期文学与宗教中的巫术咒语密切相关、尚未获得独立发展的特点。同时,存在于《诗经》“兴”体中动植物,应该是用来表示原始宗教思想中的阴阳对应的关系。文化的内容归根到底决定也代表着思维的内容,思维现象作为文化现象中的某种体现,离不开民族文明的历史土壤。综观《诗经》中描写春秋之际男女聚会的诗篇,其风俗习惯的形成莫不与中国古代的农业文明、崇拜信仰、思维观念、以及典礼仪式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诗经》婚恋诗中的水、木意象在上古初民那里,有着与宗教信仰和生殖崇拜有关的就与上巳节和社树祭祀盛会习俗相关联的文化心理渊源。通过本文的研究,能看到隐藏在《诗经》婚恋诗中动植物兴象后面的原始图腾、巫术阴阳观念和盛行于春秋之际的男女爱情聚会习俗。事实上《诗经》中的某些物象已经超越原始观念,以纯粹的视觉形象出现在作品中,成为了美的对象。这些美妙的天然意象的出现绝非偶然,在其背后蕴含着我国古代先民极其丰富的原始思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