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抑郁与双相抑郁认知功能的对照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单相抑郁、双相抑郁患者治疗前后所存在的认知功能障碍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对来源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7年3月-2007年12月门诊和院的符合入组标准的27例单相抑郁和30例双相抑郁患者,分别于急性起病期及药物治疗12周后进行相关的测评,其中有临床症状评定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功能大体评定量表等;神经心理学测量,包括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测验量表、韦氏记忆量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字色混淆测验、词汇流畅性测验、数字划消测验、连线测验A等。对2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用配对t检验比较单、双相抑郁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心理测验各指标的变化。用单变量方差分析比较组间(单相抑郁组治疗前后、双相抑郁组治疗前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并用逐步回归法分析影响单、双相抑郁患者认知功能的因素。 结果: 1.一般资料均衡性检验:单相抑郁组、双相抑郁组和正常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明显差别(P>0.05);单相抑郁组和双相抑郁组在家族史、本次发作病程、总病程、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治疗前HAMD评分、治疗后HAMD评分、治疗前GAF评分、治疗后GAF评分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之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2.单相抑郁组治疗前后在7大项神经心理测验的52个评定指标中,33个指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包括韦氏智力测验(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数字符号、填图、图片排列、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心智(100-1)、图片、再认、再生、联想、触觉、理解记忆、背数、记忆商数)、词汇流畅性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A错误)、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正确数、数字划消1漏数、数字划消2正确数、数字划消2漏数、数字划消3正确数、数字划消3漏数)、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 3.双相抑郁组治疗前后在7大项神经心理测验的52个评定指标中,35个指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包括韦氏智力测验(知识、领悟、算术、相似、词汇、言语智商、填图、图片排列、图片拼凑、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心智(100-1)、心智(积累)、图片、再认、再生、触觉、理解记忆、记忆商数)、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正确数、数字划消1漏数、数字划消2正确数、数字划消2漏数、数字划消3正确数、数字划消3漏数、数字划消4正确数、数字划消4漏数、数字划消5正确数、数字划消5漏数)、字色混淆测验(Stroop-C、Stroop-CW)、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正确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 4.病例组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在神经心理变量上的比较单相抑郁组在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在34个神经心理测验指标有统计学差异(P<0.05),包括韦氏智力测验(知识、领悟、算术、相似、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心智(100-1)、心智(积累)、图片、再认、联想、触觉、理解记忆、背数、记忆商数)、词汇流畅性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正确数、数字划消1漏数、数字划消3漏数、数字划消4正确数、数字划消4漏数、数字划消5正确数、数字划消5漏数)、字色混淆测验(Stroop-C)、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 双相抑郁组在治疗前和正常对照组在24个神经心理测验指标上有统计学差异,包括韦氏智力测验(知识、相似、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数字符号、填图、木块图、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心智(100-1)、心智(积累)、图片、再认、联想、触觉、理解记忆、背数、记忆商数)、词汇流畅性测验(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正确数)、字色混淆测验(Stroop-CW)。 5.病例组治疗后和正常对照组在神经心理变量上的比较单相抑郁组在治疗后有16个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P<0.05),包括韦氏智测(知识、相似、言语智商、数字符号、木块图、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心智(100-1)、图片、联想、记忆商数)、词汇流畅性、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4正确数、数字划消5漏数)、Stroop(Stroop-C)。双相抑郁组在治疗后有11个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异,包括韦氏智测(相似、数字符号、操作智商、总智商)、韦氏记忆(心智(1-100)、心智(100-1)、图片、联想、记忆商数)、词汇流畅性、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 6.单、双相抑郁组在治疗前后神经心理变量上变化的比较通过直接比较和与正常对照组的间接比较,在治疗前,双相抑郁组在12个指标上优于单相抑郁组,包括韦氏智测(知识、领悟、算术)、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漏数、数字划消3漏数、数字划消4正确数、数字划消4漏数、数字划消5正确数、数字划消5漏数)、字色混淆测验(Stroop-C)、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非持续性错误数),而单相抑郁组在字色混淆测验(Stroop-CW)这一指标上优于双相抑郁组。 通过直接比较和与正常对照组的间接比较,在治疗后,双相抑郁组在8个指标上优于单相抑郁组,包括包括韦氏智测(知识、言语智商、木块图)、连线测验A(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4正确数、数字划消4漏数、数字划消5漏数)、Stroop(Stroop-C),而单相抑郁组只在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这1个指标上优于双相抑郁组。 单相抑郁组在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统计学差异消失的指标共17个,包括韦氏智测(领悟、算术、数字广度、词汇、填图)、韦氏记忆测量(心智(1-100)、心智(积累)、再认、触觉、理解记忆、背数)、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1正确数、数字划消1漏数、数字划消3漏数、数字划消4漏数、数字划消5正确数)、WCST(非持续性错误数)。 双相抑郁组在在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后统计学差异消失的指标共14个,包括韦氏智测(知识、数字广度、词汇、言语智商、填图、木块图)、韦氏记忆测量(心智(积累)、再认、触觉、理解记忆、背数)、连线测验A(连线测验时间)、数字划消测验(数字划消测验1正确数)、(Stroop-CW)。在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治疗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一个指标为WCST(完成第一个分类所需的应答数)。 7.单、双相抑郁组治疗前神经心理学测验成绩与HAMD评分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分别以单、双相抑郁组治疗前各项测验成绩为因变量,HAMD的7项因子分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在单相抑郁组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的多个指标都与HAMD的阻滞因子、认识障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体重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呈显著相关(P<0.05);双相抑郁组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的多个指标都与HAMD的认识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日夜变化因子、阻滞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分呈显著相关(P<0.05)。 8.神经心理变量和临床变量的相关分析单相抑郁组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的多个指标都与总病程、HAMD评分、GAF评分、家族史、既往自杀未遂次数呈显著相关(P<0.05);双相抑郁组治疗前,神经心理测验的多个指标都与本次发作病程、总病程、HAMD评分、GAF评分、家族史、既往自杀未遂次数呈显著相关(P<0.05)。 9.对治疗后的单项抑郁组患者,以GAF评分为因变量,各神经心理学测量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韦氏智力测验(数字符号)(t=3.973,P=0.001)和WCST(正确应答数)(t=2.293,P=0.031)得分进入治疗后GAF评分的直线回归方程;对治疗后的双项抑郁组患者,以GAF评分为因变量,各神经心理学测量指标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字色混淆测验验(Stroop-CW)(t=4.093,P=0.000)和TMT-A(错误数)(t=-2.076,P=0.048)得分进入治疗后GAF评分的直线回归方程。 结论: 1.单、双相抑郁患者均存在较为广泛的认知功能障碍,且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均为特质性和状态性共存。 2.无论是在治疗前还是在治疗后,双相抑郁认知功能损害可能均略轻于单相抑郁。 3.单相抑郁组治疗前,HAMD的阻滞因子、认识障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体重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得分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关系较为密切;双相抑郁组治疗前,HAMD的认识障碍因子、焦虑/躯体化因子、日夜变化因子、阻滞因子、睡眠障碍因子分与神经心理测验成绩关系较为密切。 4.单相抑郁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与总病程、HAMD评分、GAF评分、是否有家族史、既往自杀未遂次数有关。双相抑郁组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严重程度除与以上因素有关外,还与本次发作病程有关。 5.认知功能缺损,尤其是注意能力和执行功能的缺损可能是单、双相抑郁患者不能完全恢复社会功能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