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能量的储存、转化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能和以相变材料为代表的热能的储存和转化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在各类电子器件、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面积比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然而传统的电极材料是以粉体材料涂覆在集流体上设计而成,以此方式增加活性物质负载量,所获得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活性物质脱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能量的储存、转化和使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能和以相变材料为代表的热能的储存和转化成为研究者们关注的热点。在各类电子器件、电动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实际应用中,锂离子电池的面积比容量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然而传统的电极材料是以粉体材料涂覆在集流体上设计而成,以此方式增加活性物质负载量,所获得电极在循环过程中容易产生活性物质脱落。因此,构建具备高活性材料负载量和机械性能稳定的高比容量负极材料成为研究的重要方向。此外,热能的储存转换装置可利用相变材料的潜热提高能量的使用率。而常用的有机相变材料存在导热率低和泄露高等问题,严重影响储能转换效率。因此,本文以碳纤维为主要材料,通过浆料模压成型法制备了碳纤维三维网络体,其优异的高导电、高导热、低密度和高结构稳定性,不仅适用于锂离子电池改善其面积比容量,还可为相变材料提供三维支撑结构和快速的导热通道,以大幅改善其导热性能和热循环稳定性。本文就以下三个方面开展了研究工作:(1)采用浆料模压成型方法,将石墨纤维(GMF)和酚醛碳(PC)制备三维网络体(3D-GMFT)作为锂离子电极负极材料。三维自支撑结构提高了活性物质负载(50 mg cm-2),并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相比传统涂覆电极的低面积比容量(1.64 m Ah cm-2),其可逆容量提升至5.94 m Ah cm-2。此外,3D-GMFT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在4 m A cm-2的电流密度下,循环90次,比容量可达到2.09 m Ah cm-2,并有68.7%的容量保持率。(2)采用碳纤维(MCF)、酚醛碳(PC)和碳纳米管(CNT)为原料,通过浆料模压成型法,制备出微米-纳米复合结构网络体。并将所合成材料作为厚电极(HNT-MCF-CNT/PC)应用于锂离子电池负极。相比于纯碳纤维网络体厚电极(HNT-MCF/PC)和纯碳纳米管厚电极(HNT-CNT/PC),HNT-MCF-CNT/PC展现了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其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37.57 m Ah cm-2,即使在10 m A cm-2的大电流密度下,可逆容量仍为2.5 m Ah cm-2,高于所制备的(HNT-MCF/PC)和(HNT-CNT/PC)。(3)以不同纤维长度的石墨纤维制备3D-GMFT网络体,通过真空浸渍石蜡制备得到相变储能复合材料。导热性能表征和导热模型分析表明,石墨纤维长度从1mm增加至5mm,虽然纤维分散性下降,但连续导热通道长度的增加使得整体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提升明显,相比于纯石蜡(0.24W/m K-1),1mm纤维长度的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率提升至13.6 W/m K-1(0.3g/cm~3),而5mm纤维长度的相变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高达26.81 W/m K-1,提升了111.7倍。此外,碳纤维三维网络体有效缓解了石蜡相变过程中的高泄露问题,经过40次热循环后,仍然有87.83%的高质量保持率。
其他文献
目标跟踪算法需要在视频序列中实时预测物体准确的位置和形态变化,由于物体自身的形变以及环境中干扰物等因素的影响,跟踪算法的鲁棒性和定位精度往往会急剧下降。建立一个高鲁棒性、高定位精度的视频目标跟踪算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此本文研究了端到端统一的视频目标跟踪与分割框架以及高鲁棒性的跟踪算法,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提出高鲁棒性跟踪算法,即基于中心点搜索的无锚框孪生跟踪算法(Anchor-Free
随着大数据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数据在各行各业中均呈现出了爆炸式增长的态势,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与经济价值。多媒体数据具有总量庞大、种类多样等特点,如何从海量数据中进行高效的跨模态检索已成为有效利用大数据资源的基础性难题。为了很好地应对多媒体数据维度高、存储开销大以及检索效率低等问题,各种跨模态哈希方法被提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算法复杂度较高、忽视哈希码的离散约束、原始
煤样制样是通过粉粹、混合、缩分和干燥等步骤将煤样达到分析或测试状态,用于检测煤样质量是否达标。通过煤样制备、抓取和化验一体化,并将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功能引入煤样制样系统,可以加快实现煤样制样系统的智能化发展。通过实时在线监测和故障诊断,可以减少煤样制样设备的故障率,提高系统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显著的经济效益。本文以煤样制样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的故障诊断方法,并完
为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我国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其中,清洁无污染、分布广泛的风能成为可再生能源领域备受瞩目的理想能源之一。当前对于风能的使用主要是通过风电并网来实现,但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强,风电并网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产生无法忽视的影响。风电功率预测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全局模型的预测性能易受风能随机性影响,且自适应能力较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Orthotropic Steel Deck,OSD)具有显著的结构性能,成功应用在世界上数千座桥梁上,但其构造复杂,应力集中显著,在车辆轮载的作用下,构造细节的疲劳开裂问题较为突出。因此,对现役OSD疲劳开裂的构造细节进行加固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本文为研究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加固OSD纵肋-面板构造细
异步电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广泛,对其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尤为必要。传统的恒磁通控制方式虽然保证了异步电机的快速转矩响应能力,但也造成了电机在轻载运行下的低效率问题。并且对于风机、水泵这类长时间处于轻载运行状态下的电机而言,传统恒磁通控制会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异步电机轻载低效的问题,在现阶段国内外异步电机效率优化控制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异步电机运行效率的问题进行研究。首先,
以锂电池为代表的新型能源存储设备近年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容量小、寿命短等缺陷成为了阻碍锂电池广泛发展的重要原因。锂离子电池的储电容量损失和寿命缩减与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电极内产生的应力息息相关,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会从电池电极上嵌入或者析出,由锂离子的嵌入导致电极体积发生变化而产生较大的扩散诱导应力,扩散诱导应力破坏电池电极内部结构,导致电池容量下降,电池寿命缩短。为了降低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自主代客泊车作为自动驾驶技术的重要分支,逐渐受到学术和工业界的重视。建图与定位是自主代客泊车系统的重要模块,语义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是实现该模块的一种新颖技术,但现有的语义SLAM很难提取和跟踪地面的语义特征。考虑到室内停车场中的车位排列规则、颜色鲜明,是稳定且显著的语义特征,本文提出了一种室内停车场语义SL
无论是从我国还是从世界的角度来说,淡水充足的地区并不是很多。随着我国海洋战略的推进,偏远离岛、远洋轮船的淡水供应问题也逐渐突出。太阳能海水淡化经过多年的发展,被认为是21世纪解决淡水缺乏问题的有效措施之一。加湿除湿型(Humidification and dehumidification,HDH)淡化技术是一种利用空气或水等载体流体进行脱盐的技术。它设备简单、造价低廉以及产水品质良好,特别适用于偏
传统能源的短缺、环境问题日益严峻,都促使新能源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为了调整现有能源结构,包含光储燃等多种能源的混合微网逐渐发展起来,多种分布式能源的相互配合,不仅可以使传统的风、光、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还符合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观。由于混合微网中多种分布式电源的出力特性不一致,尤其风光等新能源发电系统受自然因素影响大,随机性强,可靠性较薄弱。混合微网并网运行由大电网保证其稳定性,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