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赛事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也向体育进行倾斜。作为中国民族传统项目的武术赛事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其中武术搏击赛事因对抗性强及观赏性较高的特点,发展更为迅速。早在1987年,我国便成功举办“中国功夫VS美国职业拳击赛事”,之后国家体委允许进行赛事经营与开发,中国武术开始市场化探索;2000年“散打王”赛事的出现被认为是武术散打在职业化道路的初步探索。2005年,河南卫视推出《武林风》栏目,至今已运行十余年,是国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搏击赛事品牌。2014年,国家发布关于取消商业性和群众体育赛事的审批,国内各类体育赛事层出不穷。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体育赛事兴起的大环境下,武林风、昆仑决、国际武术争霸赛等搏击赛事品牌初步构建,同时国外的“K-1”、“UFC”等知名赛事品牌相继引入中国,武术搏击赛事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然而在我国武术搏击赛事品牌发展过程中,由于赛事运营不当、经济体制限制等原因,导致赛事更迭频繁,赛事水平参差不齐,不利于武术搏击赛事品牌建设。本文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比较法,借助体育赛事品牌构建理论,以国内武术搏击赛事品牌昆仑决赛事为例,从赛事产品、品牌定位、营销策略、管理策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几个方面,研究中国武术搏击品牌发展现状,同时将国内搏击品牌与外国搏击品牌“K-1”进行比较,提出目前我国搏击品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国内武术搏击品牌较于国外品牌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规则方面提升了赛事的激烈程度,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同时,具有国外搏击赛事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但是仍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比如我国搏击赛事功能定位不明确、层次不清晰;关于武术搏击赛事方面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尤其是缺乏统一赛事规范,没有科学的赛事规划,致使赛事质量参差不齐;解说嘉宾专业水平不高,选手与嘉宾构成较为单一,未能邀请其他领域的明星参加比赛或者参与解说,无法扩大观众群体;由于成立时间较短、影响力不足、成本控制不力、传统消费观念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限制,在社会和经济效益上都远不如国外搏击品牌。并且根据这一结论提出了以下建议:1.明确赛事功能,清晰赛事层次2.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需求政策倾向3.注重成本控制,扩展收入来源4.采取立体营销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