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人们更加注重室内热湿环境的舒适度,而这也是建筑室内人体热舒适重点关注的方面。我国各气候区夏季温度普遍比较高,不同气候区的湿度有所不同,不同的空调系统能够营造不同的温湿度环境,而不同的温湿度对人体的热舒适影响也不同;而我国的夏热冬冷气候区,夏季和冬季湿度较高。湿度作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六个重要的因素之一,也同样影响着人体的健康。国外对相对湿度的研究相对较多,而国内对相对湿度作用下人体热感觉的研究较少。研究表明夏季偏热环境下,相对湿度的增加会降低人的热舒适性,而针对空调环境下不同温度环境中较低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较少。我国南方地区没有进行集中供暖,而南方采暖呼声也越来越高,如果室内进行采暖,湿度必然降低,习惯了高湿环境的人们对低湿会有怎样的反应呢?美国ASHRAE标准也没有对夏季和冬季的相对湿度下限进行规定。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夏季和冬季较低湿度环境进行研究,弄清低湿对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以及基于湿度下的可接受温度范围,这对南方采暖室内温度标准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实验在人工气候室内进行,受试者根据主观感受填写问卷、并记录环境和生理参数,研究较低湿度对人体热反应的影响。本论文开展了夏季和冬季的实验研究。其中夏季选取16名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其中男女各8名。温度工况分别为23℃、26℃、29℃和32℃,湿度水平为15%、30%和50%,服装热阻约为0.39clo,风速约为0.05m/s,代谢水平1.0met;冬季实验以20名在校大学生为受试者,其中男女各10名。温度工况分别为16℃、20℃、24℃和28℃;湿度水平为15%、30%和50%,服装热阻约为1.2clo,风速约为0.05m/s,代谢水平1.0met。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环境温度为26℃和29℃和冬季20℃和24℃,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影响很小,当环境温度为偏冷或者偏热时,相对湿度的变化对热感觉和热舒适的影响较为明显。对热舒适和热感觉关系进行分析时发现,在稳态热环境下,夏季和冬季的热舒适和热感觉关系的变化都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夏季不同相对湿度对皮肤温度基本没有影响,冬季除了28℃外,其余温度环境下,相对湿度对皮肤温度基本没有影响。空气湿度会对人体局部部位产生刺激、使人感到干燥,且相对湿度越低,人体局部部位受到刺激性也越大、越干燥,在冬季表现较明显。在16℃~28℃时,在15%和50%相对湿度之间,鼻子、口腔等部位均有显著性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法分别对夏季和冬季整体舒适感与热舒适、湿舒适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夏季温度对整体舒适感影响较大,而冬季温度和湿度对人体舒适感影响权重基本相同。PMV模型和二节点模型并不能准确预测所有实验条件下的人体热反应,在偏冷和偏热环境下,预测值与实际值偏差较大,尤其是在15%的湿度环境。采用类似ASHRAE标准提供的计算舒适区的方法,湿度上限采用ASHRAE标准的推荐值为0.012kg/kg。在忽略湿度下限时,夏季可接受温度范围23.5℃~30℃,冬季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9.2℃~24.2℃。在考虑相对湿度下限为30%时,夏季可接受温度范围23.5℃~28.8℃,冬季可接受温度范围为19.2℃~23.3℃。在相对湿度为30%~50%时,夏季和冬季的可接受温度范围分别为23.8℃~28.9℃、19.8℃~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