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气候视角下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优化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143634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目前城市中心区高度密集,而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微气候影响着其空间生活品质。本文通过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的相关研究综述,明确了城市空间设计与城市微气候的相互关系,以此为前提,对大连市中山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进行空间优化,并利用计算机模拟进行对比分析。通过案例研究及理论分析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微气候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以此得出论文研究的结论。目前,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大量出现对于城市微气候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分析城市气候问题的复杂性,总结近些年来国外及国内相关课题的研究进展,同时系统阐释可持续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形态学等理论内涵以及辅助研究的实验测试和数值模拟的相关方法,并分析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内的微气候特征,从自然要素,城市设计以及人的行为活动三个方面来总结影响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内微气候的要素,提出研究微气候的具体方法。同时以大连市为例,进行高密度城市中心区气候模拟评价。分为实地观测和计算机模拟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选取大连市中央商务区为具体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测分析不同城市下垫面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内微气候的影响以及人的行为活动,为第二阶段计算机模拟提供现实数据。第二阶段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借助PHOENICS深入分析建筑的空间布局对高密度城市中心区内的微气候的影响。最终提出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空间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中原油田采油三厂明一水处理站设计水处理能力12000m3/d,主要处理钻井、采油、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废液。污水净化系统污水来源多、成分复杂,主要包括联合站分离水、清水和特殊
当前我国白领人口相对蓝领和农业从业人员的规模优势逐渐强化,城镇地区率先实现职业结构的初步转型,步入"白领社会"。在这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白领和中产阶层的人口规模逐渐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的贺信中,首次公开强调'社院姓社',明确了社会主义学院的定性和定位。坚持社院姓社,凝聚政治共识,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学院
为评估半刚接钢框架内填暗竖缝RC墙结构(简称PSRCW)的超强性能,考虑实际地震动的随机特性,分别选择了22条远场和22条近场地震动记录,基于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简称IDA)获得了10层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