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特征和尿11-DH-TXB2的关系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btbtb55182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尿血栓素B2(11-DH-TXB2)的水平,以及脑梗死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与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探讨脑梗死患者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及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方法选择于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30例。另选取年龄及性别构成与病例组相匹配的在我院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入院后第二天和第7天分别空腹抽血检测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为诱导剂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Platelet aggregate ratio,PAR);留取尿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其尿血栓素B2(11-DH-TXB2)水平。同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前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全自动血凝仪检测纤维蛋白原。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计算体重指数(BMI)。对照组体检时留取空腹血及尿标本一次,进行血小板聚集率、尿11-DH-TXB2和各种生化指标检测。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血小板聚集率检测结果AR发生率为20.76%,ASR发生率为14.62%,AR+ASR的发生率35.38%,AS的发生率为64.62%。2脑梗死患者服药前尿11-DH-TXB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服药前后ASR、AS组尿TXB2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3分别以AA和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为自变量,以尿11-DH-TXB2水平为因变量进行直线相关分析,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与尿11-DH-TXB2的相关性(r=0.434)明显高于ADP(r=0.305)。4对影响AR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高血压病、女性、糖尿病、吸烟和复发性脑梗死是发生AR的危险因素。结论1急性脑梗死患者尿11-DH-TXB2水平增高,阿司匹林可以显著降低尿11-DH-TXB2水平。2 AR在脑梗死中确实存在。3 AR的发生与女性、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复发性脑梗死、服用ACEI类降压药、吸烟等密切相关。4实验室可采用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和尿11-DH-TXB2水平联合评价阿司匹林抵抗。
其他文献
目的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阳性条件致病菌,是引起肺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的主要病因。由于S.pn抗生素耐药率的增加和目前疫苗的缺陷性,使得其感染的后果广泛而严重,要从根本上解决S.pn的防治问题,就要深入了解其致病的分子机制。转化是指细菌形成感受态,摄取外源性DNA的过程,细菌的自然转化是许多重要生理现象的起始和源头。S.pn自然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