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视觉的室内AGV自主循迹研究

来源 :山东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acc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s,简称AGV)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生产、生活之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AGV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小人工成本,而且生产效率也随之提高。视觉引导的AGV具有不受电、磁信号的干扰,路线易于改造等优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传感器硬件能力的提升,基于视觉引导的AGV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汽车零部件生产车间为应用场景,针对实际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光照不均匀、引导色带破损、障碍物阻挡等问题,对视觉AGV的自主循迹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AGV机械结构的确定和相机的标定、配准。分析现有AGV驱动形式和轮系布局的优点和不足,结合本课题中AGV的实际工作场景确定了最终的AGV驱动形式和轮系布置,并建立了三维模型。选择了符合需求的Kinect相机,并对该相机的RGB相机和红外相机进行了相机标定与配准。2、利用引导图像生成引导轨迹。针对工作过程中存在的光照不均匀、引导色带破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引导图像的处理方案,成功地从引导图像中提取出了引导轨迹,经实验验证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有效提取出引导轨迹。3、循迹控制及障碍物检测的研究。通过对比分析并结合本课题的设计目标,选择合适的循迹控制方法,在对AGV进行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对现有的纯追踪算法进行基于AGV运动模型的改进,并利用仿真实验分别对初始偏差5cm、10cm和15cm的三种工况下的循迹效果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改进后算法的有效性。利用深度相机获取的深度数据,并设计了障碍物检测规则,设计了一种障碍物检测方法,实验表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出障碍物。4、实验平台搭建与算法验证。搭建了AGV小车试验平台,并在光照良好的中午和光照不良的夜晚两种极端环境下,进行了实际工作过程中常遇到的4种引导轨迹提取实验,验证了轨迹提取方案的稳定性。分别对初始偏差为5cm、10cm和15cm的三种工况下的循迹能力进行了实车验证,验证了循迹控制方法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分别对体积较大的障碍物和体积较小的障碍物,进行了6种障碍物检测实验,验证了障碍物检测方法的可靠性。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运用CiteSpace软件对1999—2018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校本课程开发相关论文进行梳理,从发文总量、机构分布、阶段进展及主要内容等四个维度分析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的现状。近二十年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日渐成熟,但也存在研究不足:校本课程研究主体众多但缺乏合作;研究内容广泛但缺乏深度;研究方法科学但视角需多元综合,研究对象明确但不够丰富。因此,未来校本课程的相
学位
学位
固定型带式装卸机被广泛应用于散装物料的装卸作业中,但固定型带式装卸机占地面积大,无法灵活转场的问题导致铁路运输过程中散装物料的装卸效率提升缓慢。当前大多数铁路货场在进行散装物料装卸时仍采用斗式装卸机和人工装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不仅装卸效率低下,而且人力资源的成本很高。传统的装卸机构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散装物料装卸的需要,急需设计一款高效率、可伸缩、可旋转、可移动式的散装物料装卸机来满足当今的社会
学位
装袋是马铃薯从收获到运输和储藏的重要环节,马铃薯入袋后的质量将影响运输、贮藏效果,马铃薯装袋机造成的机械损伤成为此阶段马铃薯损伤的主要来源。为解决现有马铃薯装袋机效率低、损伤率高的问题,本文设计了新型的导流、撑袋和定重装袋结构,研制了一种高效低损的辊式导流马铃薯自动定重装袋机,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对马铃薯自动定重装袋机进行结构设计,摒弃了传统机械结构,设计了全新的导流机构、撑袋机构和定重装袋机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控制科学的日益发展与交叉渗透,控制系统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为了满足日益增强的性能要求和复杂的功能需求,网络控制系统应运而生。网络和控制系统的结合具有成本低、功耗小、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安装简单便捷等优点。但是,网络的引入也引发了网络时延、采样周期变化、执行器故障等问题。本文主要针对不同情况下系统的稳定性及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研究一类具有短时延的网络控制系统,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