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主体下动态偏好逻辑初探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luj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偏好逻辑关注于理性主体的偏好及其性质,动态偏好逻辑则在为偏好的变化寻找原因,并进行动态处理,刻画出偏好的动态性,但是在多主体方面的研究还较少,模态逻辑首先是根据一类对象来构造或建立相应的逻辑然后以所得到的逻辑或系统为对象来考察它们的性质,本文旨在用模态逻辑的方法在动态偏好逻辑的基础上讨论多主体下偏好的动态变化,并给出形式化的结果。第一部分:第一节和第二节概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偏好与相关领域的联系。第三节指出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首先对冯莱特偏好逻辑作了历史性的回顾,简单扼要地指出冯莱特工作的几点要义。接着,概括叙述了二元偏好陈述和一元偏好逻辑。第三部分:对现有的动态偏好逻辑系统进行了整理。第四部分:受到决策理论的启发,结合模态逻辑和动态偏好逻辑,讨论了偏好的集结,给出了偏好集结的语言语义等,并讨论了群体偏好逻辑的动态化,指出了一种新的动态行为“个体晋级”。然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的实例。第五部分:对多主体动态偏好逻辑作了一个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指明在未来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早期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在急性脊髓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中的作用。方法将32例急性脊髓炎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常规组12例和观察组20例。常规组进行常
当前,工程招投标主要采用的模式为工程量清单计价招标和低价中标模式,这就极容易导致不平衡报价问题的存在,难以切实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性。基于此,文章就建筑工程招投标中不
任伯年是清末'海上画派'的代表性画家,其绘画集传统之大成且富有创新精神,为清末因循守旧、陈陈相因的画坛注入了活力。任伯年的绘画尤以人物画著称,其人物画作品数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理论的建立标志着逻辑学的发展开始向形式化的方向迈进,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史上对三段论的研究也是不胜枚举,但是正如卢卡西维茨说的,直以来逻辑学家们
《〈蒙古秘史〉的传统思维研究》一文共分《绪论》、《〈蒙古秘史〉中所反映的传统思维及逻辑应用》、《〈蒙古秘史〉中的传统思想结构》等三个部分。《绪论》中主要论述了与
异质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比较研究是跨文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认为同一文明圈中的文学具有可比性,而对于不同文明之间的文学是否具有可比性则持怀疑的
道义逻辑研究的是“应当”、“允许”、“禁止”等道义概念以及与这些概念相关的命题推理形式。1951年,冯·赖特(Von Wright)在《心灵》杂志上发表了《道义逻辑》一文,产生了
"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有关人的发展的最为明确的命题。但在研究、阐释和传播这一命题的过程中,我们抽离了这一命题中的两个关键词即"个人"和"自由"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医药学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本文仅从中外文科技资料目录和美国药典的使用情况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疾病的辅助诊断、人体内的药物分析、中草药分析、制剂分析
确证悖论是一个经典的归纳悖论,它是由美国哲学家亨佩尔最早提出的。亨佩尔在研究尼科德标准和等值条件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令人惊奇的结论”,这促使他对确证悖论展开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