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网络技术和信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网络攻击也越来越成为一个影响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其作为一种新兴的攻击手段,威胁着网络空间的安全。它与传统的诉诸武力的手段具有不同的性质,其具有可以对一国重要基础设施造成大规模和广泛破坏的能力。近年来,各个国家遭受网络攻击情况的频繁出现,使国际社会更加注重这一问题,而其中最引人关注的便是网络攻击中国家行使自卫权这一问题。目前,国际法的具体规则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等相关问题的权威的规范,国际社会也没有对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的前提条件达成广泛的一致认同的意见,因此受害国如何应对网络威胁,在网络攻击中满足什么样的条件才允许行使自卫权,从而维护本国的网络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空间进行界定并明确网络空间的特质,表明网络空间不属于绝对的全球公域。网络攻击的隐蔽性等特征表明追踪网络攻击的溯源较为困难。对于网络攻击中是否能够行使自卫权一直存在理论分歧,而坚持肯定说是目前的主流观点。法国在2019年9月9日发布的《适用于网络空间行动的国际法》以及2019年7月5日荷兰政府向议会提交的“关于网络空间国际法的意见”表明了这两个国家应对网络空间安全威胁的对策以及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问题的态度。对于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的法律问题,主要集中在目前对于具体满足什么条件才能行使自卫权,各国一直无法达成一致。2017年的《塔林手册2.0》作为当下较全面规定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条件的非官方性文件,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规定。通过研究发现,《塔林手册2.0》主要体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意志。其主要问题在于:首先,认定网络攻击构成“武力攻击”的标准过于客观,忽视了主观因素;其次,允许“预先自卫权”的存在是对网络空间秩序的重大威胁,是不可取的;最后,非国家行为体的归责标准过于严格,不利于网络攻击中自卫权的有效行使。此外,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和传统上行使自卫权在行使手段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其进行进一步地说明也有利于加深对网络攻击中行使自卫权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