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难以根除的精神疾病。包括阳性症状、阴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等。而认知功能障碍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回归社会,再就业的可能。然而目前未有明确有效药物治疗改善认知功能。而精神分裂症的认知障碍与炎性因子有着密切联系,本研究通过探讨综合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影响,旨在为临床干预提供数据支持,也为后续认知研究提供新视野。研究方法:采集我院联合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符合CCMD-III诊断标准的6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综合组(N=30)以及单纯组(N=30),单纯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综合组在给予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心理干预,认知行为疗法,辅助有氧运动,正念疗法等综合治疗方式。在基线(第0周)及治疗8周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症状,采用MATRICS共识认知成套测验(MCCB)评估患者认知功能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SPSS 16.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的比较采用卡方(c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经过8周治疗后,综合组与单纯组PAN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p<0.05),并且综合组与单纯组比较,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2.在为期8周的治疗后,MCCB总分综合组与单纯组有所提高(p<0.05),而较治疗前综合组比单纯组在增长幅度上更加明显(p<0.05)。在MCCB七个维度中,综合组较治疗前在连线、符号编码评分、空间广度、持续操作、迷宫实验、社会认知评分中均有所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语义流畅性、数字序列、言语记忆方面较治疗前增长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单纯组较治疗前各个维度评分增长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3.在基线上综合组以及单纯组水平比较中IL-1β、IL-6、TNF-α浓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8周后进行两组水平比较,发现综合组IL-1β、IL-6、TNF-α浓度比单纯组均降低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并且可以改善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其疗效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多中心实验予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