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矿化特征研究

来源 :延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966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解长白山森林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及其矿化特征,本试验采用样线法选取了红松阔叶林(次生林)与阔叶林(次生林)两种典型的林型进行了土壤总有机碳和轻、重有机碳组分在不同剖面、不同坡向和不同海拔高度之间分布研究。同时采用室内培养法测定了两种林型土壤有机碳矿化量和矿化率。研究结果表明:森林土壤总有机碳以及森林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含量均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即随着土壤剖面层次的加深而逐渐降低。土壤有机碳含量受土壤剖面层次的影响较大,红松阔叶林与阔叶林0-5cm腐殖质层土壤总有机碳、重组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含量均显著高于淀积层土壤。长白山区红松阔叶林与阔叶林土壤总有机碳及轻、重组有机碳受坡向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较小。有机碳密度垂直空间分布因坡位不同而异。长白山地区红松阔叶次生林与阔叶次生林土壤有机碳密度介于(0.6±0.1)×105kg/hm2—(2.1±0.7)×105kg/hm2。红松阔叶林与阔叶林轻、重组有机碳分布与土壤总有机碳相同,随深度的加深轻、重组有机碳含量逐渐降低。红松阔叶林与阔叶林土壤以重组颗粒构成为主。土壤重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轻组有机碳,其0-5cm腐殖质层、5cm以下腐殖质层和淀积层的重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轻组有机碳含量。矿化培养时间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量及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矿化累积量(CO2)不断增加,而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不断降低,并趋于稳定。不同剖面层次土壤的有机碳矿化过程存在明显差异,总体表现为表层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快,矿化释放的CO2量高,淀积层土壤有机碳矿化率较低。坡向与海拔高度并未对有机碳矿化及矿化速率产生明显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利用N示踪技术,在黄壤烟区(大方县)三种有机质含量分别为19.2g·kg、25·7g·kg、40.7g·kg的土壤上,以当地推荐氮肥用量与不施氮肥进行对比,基肥氮占70%,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