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纳污能力计算与总量控制实施是水环境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促进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因此,水体纳污能力计算和污染负荷削减分配研究已成为流域水环境管理科学的前沿领域和研究热点之一。本研究针对纳污能力量化与污染负荷分配问题,以兰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在污染负荷分析基础上,基于WASP7.3模型量化了研究区水体COD和氨氮纳污能力,探讨了借鉴TMDL策略的流域水环境管理模式。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区污染负荷分析结果表明,2007年兰江流域COD和氨氮排放量分别为19418.75 t·a-1、702.97 t·a-1;农业面源是COD主要来源,占58.0%;生活源是氨氮主要来源,占77.8%;各污染源贡献率大小依次为: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水产养殖污染。(2)基于WASP7.3模型,分别采用解析公式法和模型试错法计算了兰江流域水体COD和氨氮纳污能力。结果表明,90%水文保证率下,研究区基于解析公式法COD和氨氮总纳污能力分别为10616.9 t·a-1、157.6 t·a-1,基于模型试错法COD和氨氮总纳污能力分别为11208.3 t·a-1、184.7 t·a-1。解析公式法和模型试错法计算所得各河流COD和氨氮纳污能力大小顺序完全一致,COD纳污能力大小依次为:梅溪>兰江>衢江>金华江>甘溪>赤溪>游埠溪;氨氮纳污能力大小依次为:梅溪>兰江>金华江>衢江>甘溪>赤溪>游埠溪。(3)采用一般等比例和按贡献率两种污染负荷分配方法,尝试性地开展了基于TMDL管理策略的兰江流域污染负荷分配研究。一般等比例污染负荷TMDL分配结果表明,金华江不需削减COD和氨氮污染物入河量,兰江点源和面源COD和氨氮等比例分别削减46.3%和83.8%,衢江点源和面源COD和氨氮等比例分别削减4.0%和81.8%,才能满足此流域水环境功能区要求。按贡献率污染负荷TMDL分配结果表明,兰江COD点源最大削减百分比达58.9%、面源达61.9%,氨氮点源最大削减百分比达72.5%、面源达96.9%;衢江COD点源最大削减百分比达4.0%、面源达11.2%,氨氮点源最大削减百分比达71.3%、面源达92.2%,才能保证研究区水质常年不超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