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三大病害之一,每年能使水稻产量减产至少30%。真菌病毒是一类能在真菌内自我复制的病毒,在稻瘟菌中已有一些真菌病毒的报道。多数真菌病毒在稻瘟菌中潜伏侵染,部分病毒可以引起稻瘟菌生长缓慢、致病力衰退等症状,该类病毒具有生防潜力,也可以用于探究真菌病毒与寄主分子互作机理;此外,明确稻瘟菌中病毒的分子特性也有助于研究病毒的进化,丰富病毒种类。本研究主要以分离的稻瘟病菌为研究材料,采用宏病毒组测序技术,分析稻瘟菌病毒多样性,进而克隆了三个葡萄孢欧尔密病毒全长c DNA序列,分析了其分子特性及对寄主的影响,具体研究结果如下:宏病毒组测序分析稻瘟菌病毒多样性。实验室前期积累了丰富的稻瘟菌材料,以采集自湖北宜昌市和黑龙江省多地的水稻叶瘟病斑为材料,通过单分生孢子分离,获得650株纯化的稻瘟菌菌株;采用宏病毒组深度测序技术对稻瘟菌中病毒种类初步分析。测序总数据量8 G,去除低质量的序列与稻瘟菌序列后,将序列拼接获得单一的contig,通过BLASTx程序比对病毒数据库,最终发现650株稻瘟菌菌株中有13种真菌病毒,其中新病毒8个。根据核酸类型划分,检测到的病毒多数为正单链RNA病毒,占61.5%(8/13),少数为负单链RNA病毒(2/13)和双链RNA(3/13),所占比例分别为15.4%和23.1%。基于所编码复制酶序列分析,发现6个病毒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Botourmiaviridae),1个病毒隶属于裸露RNA病毒科(Narnaviridae),1个病毒隶属于番茄丛矮病毒科(Tombusviridae),2个病毒隶属于真菌负单链RNA病毒科(Mymonaviridae),3个病毒隶属于为双分病毒科(Partitiviridae)。克隆获得了三个新的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的全长c DNA序列。通过特异性RT-PCR,确定稻瘟菌YC81-2菌株被MOBV5、MOBV6和MOBV7三个葡萄孢欧尔密病毒复合侵染。基于高通量测序获得contig序列,结合RACE策略,获得了MOBV5、MOBV6和MOBV7的全长c DNA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三个病毒全长分别为2598 nt、2385 nt和2326 nt,含有一个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5’和3’端非编码区推定均可以形成典型的发夹结构。MOBV5、MOBV6和MOBV7均编码一个含有保守基序“GDD”的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Rd Rp,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多重比对及遗传聚类分析发现,MOBV5、MOBV6和MOBV7隶属于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但分布在不同聚类簇中,且不隶属于已确定病毒属。相比于不含病毒的菌株PC131,YC81-2菌株产色素多,但生长速度、菌丝顶端形态无显著变化,表明三个葡萄孢欧尔密病毒对稻瘟菌的生物表型影响有限。本研究利用宏病毒组技术对稻瘟病菌中的真菌病毒进行研究,发现了8种新病毒,丰富了稻瘟病菌中病毒的种类和多样性。获得了三个葡萄孢欧尔密病毒基因组序列,为葡萄孢欧尔密病毒科病毒的分类、进化研究提供了生物材料。